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河南移动昨日开通3G服务 近日将开通可视电话等数十种业务

   时间:2009-03-13 19:57:11 来源:IB资讯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河南迈入3G时代

第一个3G网络建成并打出第一个3G电话

“曹院长,您好!我是河南省通信管理局赵会群。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国际标准TD-SCDMA,是由您参与提出的。今天,我非常高兴地在郑州向您通报:承载TD-SCDMA技术的3G网络在河南省郑州地区正式建成,这标志着河南正式迈入3G时代!”

“谢谢您!并通过您感谢河南移动广大工程建设者的辛苦工作!TD-SCDMA网络在人口大省的河南开通,真是大长了我们中国人的民族志气!希望你们再接再励,把河南的3G网络建设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作用,继续建设做出不懈地努力!”

3月12日下午15时30分,掀开了河南通信史上跨时代的一页: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赵会群,用中国移动的3G定制手机打通了我省第一个3G视频电话,“声像并茂”地向刚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3G(TD-SCDMA)标准参与者、国家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教授报喜。

3月12日下午15时30分,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赵会群,用中国移动的TD-SCDMA定制手机打通了河南省第一个3G视频电话。河南移动第一个3G网络建成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掀开了河南通信史上跨时代的一页。

目前,河南移动正在进行紧张的网络优化和业务测试,全面开展“TD网络质量提升大会战”,力争给河南广大客户继续提供一张精品网络。据介绍,河南省其它地市的TD建设也已经全面铺开。近期,河南移动还将开通可视电话、手机上网、手机电视、视频留言、多媒体彩铃、视频点播等数十种特色业务。

河南第一个3G网络建成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从1991年8月20日建成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到1995年4月1日开通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到2002年5月17日GPRS商用、2006年9月EGPRS网络亮相,再到今天建成第一个3G网络并打出第一个3G电话,河南移动经历了从第一代、第二代到第2.5代、第2.75代的技术演进,这次又在3G时代拔得头筹。河南移动一直致力于打造一张精品网络,仅对GSM网络就进行了13期扩容。

TD-SCDMA是由我国自行提出并主导完成、被国际认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一期工程覆盖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郑州是全国TD二期建设规划的28个城市之一,建设TD基站1342个,建成后将实现网络信号的全面连续覆盖,将省会郑州真正打造成“移动宽带城市”。

自2008年12月18日河南郑州3G(TD-SCDMA)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河南省和郑州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建设用地、基站选址、管道建设、电力引入、工程施工等方面都给予TD建设全力支持,广大工程建设者更是克服了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等困难, 2009年1月15日15时2分,郑州3G(TD-SCDMA)网络第一个基站建成,并实现TD网内第一次可视通话;2月9日,高速数据互联网业务调通;2月20日,实现3G(TD-SCDMA)和2G(GSM)的语音互通;2月28日,郑州3G(TD-SCDMA)工程全部基站开通;3月10日,全面实现郑州地区3G(TD-SCDMA)和2G(GSM)两网业务的融合。仅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1342个基站的建设,提前一个月完成建设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网络优化和业务测试,全面进行网络质量的提升,力争给广大客户继续提供一张精品网络。

据介绍,我省其他地市的TD建设也已经全面铺开,今年河南移动3G网络建设总投资将达39亿元。近期,河南移动还将开通可视电话、手机上网、手机电视、视频留言、多媒体彩铃、视频点播等数十种特色业务。

据业内专家初步测算,2009年3G(TD-SCDMA)工程建设将带动我省社会投资约50亿元,扩大通信消费约53亿元,带动就业17000多人。我省3G(TD-SCDMA)工程将会从就业、消费、投资等层面拉动河南经济增长,对于当前我省实现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针对广大消费者比较关心的3G的使用问题,中国移动河南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移动3G业务采用2G和3G融合组网,客户在使用3G业务的时候,不换卡,不换号,只需换一个双模手机即享受无线宽带上网、视频通话等3G特色业务,同时仍然可以享受中国移动2G网络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业务。另外3G和2G将在资费方面实行统一标准,业务套餐类别和费率也保持一致,共用渠道体系、服务资源和营销资源,会给客户使用3G带来最大的实惠和便捷。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