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江苏实现自然村通宽带 农村宽带网速可达4M

   时间:2009-05-26 18:36:30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5月26日消息,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和中国电信江苏公司今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江苏实现自然村100%通宽带,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自然村“村村通宽带”的省份,全省农村每个聚居20户以上居民的自然村落都具备宽带上网能力。据介绍,在实现村村通宽带的同时,全省电信还初步实现了宽带大提速,目前,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宽带网络的访问速度、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端口接入能力均有显著提升,宽带用户接入带宽可达4兆以上,部分用户可达20兆,政企用户最高可达千兆。

村村通宽带惠农利民

省政府副秘书长韩庆华,省通信管理局、省信息产业厅等相关部门领导,广大电信客户代表出席了本次新闻发布会,并充分肯定了江苏电信的网络建设工作。

“在村村通电话的基础上,现在又实现了全省村村通宽带网,这是惠农利民的好事实事。”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对“村村通宽带”的批示,充分肯定了这项民生工程的战略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实现城乡信息一体化发展。多年来,中国电信江苏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信息化推进力求区域统筹、城乡兼顾,对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加大投入,做好前瞻性规划,坚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努力缩小城乡信息化差别。

2007年4月18日,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实现全省行政村全部通宽带,当时全省90%以上的自然村已经通上了宽带,苏州市还实现了自然村100%通宽带,但由于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到2008年8月底,全省尚有5082个自然村未能通宽带,它们大都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

“没有苏北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苏北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没有苏北的振兴,就没有全省的率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大城乡区域统筹力度提升协调发展水平”的要求,中国电信江苏公司自我加压,再度发力,于2008年9月1日全面启动自然村村村通宽带工程。

2008年年底是“村村通”工程的最后期限。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各级企业迅速行动起来,借助EPON、无线、接入点(机柜)下移等技术或建设手段,全力做好自然村通宽带的“扫尾”工作,短短4个月时间,确保所有自然村,包括岛屿、山区等宽带线路接入比较困难的自然村在内全部通宽带,全省150,548个自然村“一个也不少”。

宽带用户提速至4M以上

2008年12月30日,随着滨海县界牌镇淮中村(自然村)宽带顺利开通,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农村通信网建设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全省实现了自然村全部通宽带。这是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的新成果,是广大电信员工在新形势下履行企业使命、全力服务“三农”、攻坚克难谋发展创下的信息化建设新纪录。

自然村实现村村通宽带,意味着江苏实现全省宽带网络“大覆盖”,意味着江苏又一个信息化建设“样板工程”领跑全国,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电信江苏公司为缩小和消弥城乡数字鸿沟,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构想,作出了新的贡献。

2009年3月26日,“村村通”工程开始接受社会各界的“检阅”。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在《新华日报》等媒体上对自然村实现村村通宽带进行了1个多月的公示,欢迎社会各界验证。公示结果进一步确认,经中国电信江苏公司的艰苦努力,全省全面实现自然村(聚居20户以上人家的自然村落)通宽带。

另据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高同庆介绍,在全力消除城乡数字鸿沟的同时,公司密切跟踪当前信息技术宽带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于今年初组织开展了全省宽带大提速专项行动。在有线宽带方面,投入12亿元,积极引入宽带新技术,对原有宽带网络进行优化改造,并进一步完善宽带网络的覆盖。目前,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宽带网络的访问速度、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端口接入能力均有显著提升,宽带用户接入带宽可达4兆以上,部分用户可达20兆,政企用户最高可达千兆,实现了宽带大提速,宽带网络质量和服务能力均处全国领先地位。在无线宽带方面,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推出了天翼3G无线宽带业务,下行速率可达3.1兆,比2G时代整整提高了20倍;在中国电信无线宽带(WLAN)覆盖的热点区域,网速更是可高达54兆。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已构筑了一张从城市到乡村、从有线到无线的立体化精品宽带网,用户随时随地畅游互联网的梦想已经接入了现实。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