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临沂的电击戒网瘾被紧急叫停到广西南宁少年在所谓“拯救训练营”被教官暴力殴打致死,网瘾戒除的暴力事件之后,网瘾治疗的难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暴力加暴利,网瘾戒除机构乱象丛生
从2004年开始,不少此前名为“青少年成长基地”、“吃苦训练营”、“励志特色学校”等等类似机构纷纷转行治疗网瘾,各类网瘾戒除机构开始瓜分市场,如今已有300多家。
“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这个行业,随便什么人,手里拿个证、租个门面就说能治网瘾了。”长期从事网瘾戒除研究的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中心主任陶宏开教授说,“相应的行业标准并未跟进市场发展,相关部门管理松懈,加上父母对网络的恐惧而乱投医,才使得这些机构有机可乘。”
各类网戒机构都研创出一套独门武功,有中西药的,有催眠的,有呐喊的,有针灸的,还有电击的。也曾有一段时间,这些机构都大肆宣传其神奇疗效,直到有孩子在网戒的名义下惨死。
22岁青年小裴告诉陶宏开,他当初被父母骗进戒除中心后,第一件事就是接受电击。他连续被电击了5次,太阳穴都被烫伤了,脸上火辣辣的,最后熬不住,就同意戒除网瘾。
山东东营的小赵是被5个人按脚、堵嘴抬进治疗室进行电击治疗的。电击的瞬间,如万箭穿心。接受治疗期间还要学习磕长头,一次做200个,而且必须非常标准,要站直,完全趴下贴地,再站直,如果做得不标准,就要加到300个,甚至500个。这样的治疗收费不菲,一个疗程是4个月,每个月6000元。
9月2日,南宁网瘾少年邓某被殴打致死案4名犯罪嫌疑人被批准逮捕。经检察机关查明,8月1日,教官黄业建等4人对刚办理了入学手续却不愿意训练的邓某进行多次殴打。当晚,小邓在宿舍内出现发烧、呕吐、说胡话等症状,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8月2日凌晨3时许死亡。
长期关注网瘾问题的北京律师姚克枫说,这些资质不明的网戒学校超范围经营,如果伤害到他人的人身权益甚至人身健康,应该受到法律禁止,如果严重的话,会构成非法经营罪。
陶宏开教授坚决反对所谓的暴力治疗网瘾方法,他列出这类方法的三大罪状:摧残孩子、欺骗社会、牟取暴利。暴力治疗只会使一些健康的孩子产生精神问题,使原本就有逆反心态的网瘾青少年更加憎恨自己的父母甚至整个社会。
标准不一,网瘾成为世界性医学新难题
在中国,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并研究网瘾。网瘾标准的制订是治疗的前提,但标准问题却一直莫衷一是。6月24日,卫生部“网瘾治疗专家讨论会”上,有专家认为网瘾是广义的精神疾病(精神障碍),需要根据个体不同,采取生物学治疗与心理治疗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模式进行治疗,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广泛认同。
对于网瘾,国外至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荷兰人曾尝试按照精神病来诊疗,但两年的实践后他们发现行不通。俄罗斯近几年也开始有一些心理治疗诊所开展治疗网瘾的业务,治疗方法与治疗酒精依赖或者毒品依赖症的方法类似,大致分为药物治疗方法和心理疗法,但并没有把网瘾列为精神疾病。
美国学者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对网瘾展开研究,担任美国网瘾恢复中心主任的金伯利·杨在1996年就提出“病理性上网”概念。他进行的调查显示,网瘾患者平均一周有38个小时在网上从事和学术及职业无关的活动,导致学生成绩下滑、夫妻关系不合、员工表现退步等。今年7月开业的美国第一家寄宿式网瘾治疗中心正在采取“彻底戒除”的方式治疗网瘾,但到目前为止,这个中心里只有1人在接受治疗。
美国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确定一个人是否有网瘾的标准不在于其上网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他上网的目的是什么。真正的网瘾者是利用网络这种匿名、快捷的社交方式达到一种刺激。
陶宏开教授表示,网瘾主要是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习惯,判断网瘾的主要标准是上网后出现的非理性行为的表现程度。青少年网瘾可以划分为轻中重三个层次:一不上网就会感到烦躁不安,表现出厌学情绪,找借口旷课,省下吃饭的钱去网吧打游戏、聊天;为了筹措网资,想方设法向父母要钱、骗钱,上网成为生活中最主要内容,长时间逃学,连续多日上网;完全放弃学习、工作,不顾一切地天天上网,对试图干涉的父母非骂即打,暴力逼钱,甚至失去理性地走上犯罪道路,导致猝死、甚至自残自杀。
加强研究,还需从社会、教育体制找寻病根
在山东某网戒中心门前,一位来自江苏的家长黄祚明激动地说:“虎毒不食子,难道来这里治疗的家长都是 ‘脑残’,不懂得疼爱自己的孩子?我们也知道暴力治疗的方式给孩子带来了痛苦,但是不治疗孩子就成了人渣啊,被孩子折磨得万念俱灰之时,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显然,仅仅关闭暴力戒除机构是不够的,如果不找到病因,就永远找不到救人良方。
“作为网络上瘾者,我知道缺少朋友,与父母没有沟通,课业负担等带来的压力,以及那种急于逃离现实的感觉。”一度沉迷网络游戏的15岁少年刘晓明说,网络游戏能够令玩家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去体验各种不同寻常的“存在”,它带给玩家更多的是一种新的存在方式,可以逃避很多现实的东西。
“孩子们在逃避什么?为什么逃避?逃向何方?这些问题应该由社会来回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说。
陶宏开教授也在上千场报告会上多次表示,孩子上网成瘾首先说明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出了问题。家长更重要的是从自己身上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理性、平等、友好地和孩子对话是最重要的办法。
应试教育机制造成的单一评价体系,对孩子只看学习好坏,导致许多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失去自信,逃向网络。周孝正教授分析认为,沉迷于网络中的孩子多是由于现实生活中的沮丧、愤怒和较低的自我评价长期积累后使人产生身份危机,而网络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如果每个家庭都是幸福快乐的,孩子也就不会逃避父母而沉迷网络;如果每个父母都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也就不会让孩子失去位置;如果孩子的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就会减少网上的时间,更不会形成情感与精神上的依赖……
专家建议,随着网络的日渐普及,网瘾群体将急剧扩大,当前亟待加强对网瘾治疗的研究,国家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对于青少年网瘾问题,社会应更多从教育体制方面去反思,并切实作出改变,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快乐、丰富充实的成长环境。(记者 李鹏翔 张丽娜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