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八成以上网民对于网上提供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文件丢失、计算机瘫痪、网银账号被盗、信息资料被窃是当前网民最为担心的四大安全隐患。由于“网络钓鱼”的诈骗行为多现于电子商务交易的最后支付环节,因此,业内人士指出,网站资质认证工作急需加强,不要让这一环节的缺陷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拦路虎。
今年年初,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网络钓鱼给网民造成的损失已经达到了76亿元,国内有1亿多网民在半年内曾遭遇账户或密码被盗的情况,使得大批网民对互联网产生不同程度的不信任感,导致网民减少甚至避免使用某些网络应用。
目前,网上购物是不少网迷的首选。一些刚接触网络的人在听到身边人历数一桩桩成功的网络购物经历后,不免会产生亲身体验的冲动。一位谢女士介绍,她就是在朋友的鼓励下终于下决心“一试网购身手”的,但第一次的经历就将谢女士刚刚萌发的网购热情彻底浇灭。一个偶然的机会,谢女士在某购物网站上看到一套自己心仪已久的化妆品套装正在进行“秒杀抢购”活动。按照之前朋友传授给自己的“网购秘诀”,谢女士很容易地就把这套近乎于市场价一半的商品抢到了购物车中,可接下来,付款成了谢女士面临的最大问题。原来,由于谢女士手头的银行卡均没有开通过网上支付的功能,而如果选择货到付款,快递公司还要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谢女士想起了有着丰富网络购物经验的朋友刘小姐。看到刘小姐正好在线,谢女士将付款链接发给她,并请她帮忙支付。但令谢女士没想到的是,刘小姐不仅没有帮她完成支付,反而对她发来的链接表示怀疑,并一再提醒她,这个网站没有相关的网站资质认证信息,其所销售的商品可能有猫腻。
并未理解他人良好用心的谢女士以为是朋友嫌麻烦才拒绝替她支付,当得知还可以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付款购买后,谢女士来到了银行,打算将钱直接打入收款方账户。细心的银行工作人员了解到谢女士汇款的对象完全是一个陌生网站,便一再询问谢女士是否确认了网站的资质信息,并向其耐心说明了给陌生人汇款的危害性,以及一些被骗的真实案例。连续多次的付款受阻,让谢女士对网购产生了质疑,考虑再三,最终放弃了这次交易。
其实,无论是银行还是朋友,对谢女士的善意提醒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发布的最新月报显示,联盟受理并暂停域名解析的钓鱼网站为1785个,较上月增长70%,约有4500万网民因网络钓鱼蒙受损失。目前“钓鱼网站”已成为互联网安全最大的隐患,严重阻碍电子商务、在线金融业务的正常发展。“钓鱼网站”除了给网民带来经济损失,也给企业带来品牌形象损伤。企业网站为应对“钓鱼网站”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如何有效遏制钓鱼网站,降低处理成本,众企业可谓“伤透脑筋”。
2010年4月29日,EMC信息安全事业部RSA发布的《2010年全球网上消费者安全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全球22个国家中,中国用户对强身份认证(如银行等特殊机构进行的身份认证方式,比如加密等)最积极,达到96.92%。
对此,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提醒网民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网民在应用电子商务时应养成查看网站资质信息的使用习惯。目前不少网站已经在网站首页底部安装了第三方网站资质的认证,网民应首先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的网站资质信息(企业登记信息、网站域名注册信息等)来判断网站的真实身份,以规避网络风险。在国家加强域名信息准确性治理后,域名注册信息更能反映网站的真实资质信息。
二是目前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都应用了可信证书类的产品,这类网站的网址都是“https”打头的。网民在网站输入自己的身份信息、银行账号密码时,如果发现网站地址不是“https”开头的,网民应谨慎对待,最好终止填写信息。
业内人士指出,由权威第三方机构构建诚信体系、给网站提供身份证明已成为业内共识。通过技术手段识别网络骗局,通过查看第三方权威资质认证辨别网站真伪,也是保护网民权益,遏制网络犯罪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