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巴黎精神病学家:上网时间长未必是网瘾

   时间:2010-07-11 11:19:51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昨日,为期两天的第三届中欧社会论坛T13b小组会议在深圳开幕,来自国内外的13名互联网专家及企业高层以“互联网与人类生活方式变迁”为主题展开深度 讨论。本次小组会议由腾讯和晶报联合主办,将会为下周在香港举行的全体大会提供讨论成果。中欧社会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在中国和欧洲轮流举行。本次深圳小组会议的主题为“互联网与人类生活方式变迁”,包含五大议题:“互联网在欧洲和 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异同?”“互联网作为媒介工具的使用,给中欧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互联网发展目前遇到了哪些挑战?”“对于这些问题,有哪些解决方 法?中欧有哪些合作机会?”“互联网发展的未来在哪里?在美国主导互联网发展的局面下,中国与欧洲的未来在哪里?该如何应对?”

昨日的小组会议进行了嘉宾基调发言,并围绕相关议题进行了集体思考法讨论:现场嘉宾每人提交了一个主题,通过投票形式,确定了票数较多的五个主 题进行讨论。知识产权与创新、网络信任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关系、数字鸿沟与代际冲突等主题讨论环节精彩纷呈。

专访Alain Mercuel:

上网时间长未必是网瘾

来自巴黎的精神病学家Alain Mercuel在接受晶报记者专访时谈起了网瘾的形成和克服。他认为,网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克服网瘾需对症下药。

由精神疾病引发的网瘾很少

“有些音乐家在钢琴前一弹就是几个小时,我们不会说他是染上了钢琴瘾,这只是一种必要的钢琴训练。其实上网也是一样,上网时间长未必就是有网 瘾。”在记者问及“如何定义网瘾”时,来自巴黎的精神病学家Alain Mercuel说,上网时间的长短不是衡量是否有网瘾的唯一标准,关键要看上网时做了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长时间地将自己锁定在网络上。

“作为精神科医生,我更关注网瘾背后的精神疾病。” Mercuel说,部分患“瘾”的人存在一定的精神障碍或疾病,如毒瘾、烟瘾,等等,上网成瘾的网民们也可能患有精神疾病,而他们所患的疾病也不尽相同, 需要加以区分。“整日沉溺于角色扮演游戏的网民,有可能是因为患上了身份认知障碍症,于是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通过变换角色来满足各个身份的需要。除 此之外,个别上网成瘾的人,在沉迷网络之前,本身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个声音对我说,如果我不上网玩游戏,就会遭遇不测。’曾有一个精神分裂症病人, 这么向我解释他依赖于网络的原因。”Mercuel说,对一些精神病患者而言,网络是一个避难所,更是一剂摆脱自身无助和恐惧感的“良药”,但因精神疾病 而直接或间接产生网瘾的网民,数量还是非常有限的。

法国已基本淘汰电击疗法

在昨天的会议上,中方嘉宾介绍了“农场”等国内人气较旺的网络游戏。Mercuel说,他对网民们半夜“偷菜”的行为并不感到意外。“在现实生 活中,偷窃等伤害别人的行为是犯法的,但在网络上则无伤大雅。热衷于‘偷菜’的网民们,可以在虚拟空间里释放‘偷窃、破坏’等负能量,也不失为一种减压的 办法。”

去年,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杨永信开展“醒脑电击疗法”,在网瘾孩子的太阳穴或手指处接通电极,以电流刺激脑部的方式“治疗”网瘾。 Mercuel认为这种做法骇人听闻。他摇着头感叹道:“电击疗法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治疗精神疾病的办法,法国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采用过,但现在已基本 淘汰了。”

Mercuel还表示:“正如我刚才所言,只有极少部分的网瘾是由精神疾病引起的,而绝大多数有网瘾的网民,仅仅是借助网络来排解一些个人烦 恼。产生这些烦恼的原因多种多样,比较具有普遍性的是:交往障碍、家庭不和睦、生活无聊乏味、有厌世情绪,等等。这些问题绝不是电击所能够解决的!网瘾只 是一个表面现象,要从根源上克服网瘾,还得顺藤摸瓜,找出网瘾背后真正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档案

中欧社会论坛

中欧社会论坛是一个由欧洲和中国学者发起的思想兼行动的创意,旨在促进广泛而持续的对话和理解,携手应对人类社会大变迁中面临的共同挑战。来自 中欧社会各领域、各阶层的人士聚集起来,在思想的交锋和集体智慧的启迪中创造共识,提出方案,开展必要而可行的计划,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论坛创始人包 括欧盟创始人让·莫奈办公室主任暨欧洲煤钢联合会负责人贝尔图、法国前总理暨欧洲议员罗卡尔、中国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梅耶基金会主席卡蓝默。

论坛通过面对面的小组会晤和互联网媒介进行日常讨论,中国和欧洲轮流举行双年聚会,集中研讨、总结和展望。第三届中欧社会论坛包括约60个专题 讨论小组会议,其中12个小组会已经在2009年举办,其他专题讨论小组会议于今年7月8日至11日分别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地举办。 全体大会将于7月12日至14日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

□花絮

发言成为另类“茶歇”

按照会议议程,上午10点40分至11点为茶歇时间。10点35分左右,天涯社区副总裁武戈上台发言时戏言:“现在应该是茶歇时间,希望我的发 言能像咖啡一样,给大家提提神。”武戈的开场白立即让众多嘉宾和媒体记者会心一笑。对此,主办方之一腾讯网常务副总编李方在一旁笑着解释:“的确应该是茶 歇时间,但茶水还在路上。”

随后,当武戈抛出“犀利哥”、“打酱油”、“躲猫猫”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网络热词时,的确让在座的每个人喝了一杯醒神茶,会场气氛顿时活跃起 来,他的发言被大家戏称为另类“茶歇”。

欧洲代表“客串”记者

在上午的基调发言时间里,当晶报副总编辑林航就“报纸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及机遇”演讲完毕时,现场的欧洲两位代表抢在记者前头举手要求提问。

来自巴黎东部大学的教授Patrice Flichy拔得头筹,一口气问了两个问题:“怎么解决互联网的广告额没有报纸高的问题?如果在网上发行报纸的话,在网络讯息非常发达的情况下,怎么保证 客户忠诚度?”林航刚回答完,飞利浦公司营销和交流工作负责人Bresson Christophe又认真地请教起中国报人:“传统媒体如何介入网络事件?”

现场交流气氛热烈,问答时间也悄然滑过,嘉宾纷纷笑言:“记者的提问时间被我们‘抢’了,客串了一把记者。”

“同名”夫妻双双与会

Francois Launay、Francoise Launay,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他叫Francois Launay、她叫Francoise Launay,双双与会的这对夫妻,因为行动和名字上的高度一致性,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在法国人名里,存在不少“一字定性别”的情况。比如Justin、Justine,Roman、Romane,Louis、Louise,等 等,加上法国女性结婚后妇随夫姓的传统,出现Francois Launay、Francoise Launay的巧合就不足为奇了。“你们是在坠入爱河后,特意将原来的名字改成了Francois和Francoise的吗?”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他们 显得甜蜜而无奈:“才不是呢!我一直都叫这个名字。”夫妻俩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们相似的名字有时会给出行带来不便。”Francoise说,有一次,他们在智利的机场办理乘机手续时,出境处的工作人员由于语言不通,对 他俩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制止他们出境。“在很多非法语国家,人们会误以为Francois和Francoise是同一个人,只是在拼写时出了差错而已。”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