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三网融合进程突破,试点城市尘埃落定,对于三网融合之后的走向也引发了业界的深思。专家指出,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各种理念的融合渗透,最终都将以下一代互联网的形态展现,但是这个下一代互联网,又不同于几年前我们所探讨的基于IPv6和WebX.0的互联网,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6月30日,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对外公布,这标志着我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三网融合进程取得进一步的突破。而在此之前,为应对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都开始了向“下一代”的演进,为三网融合奠定了基础。三大网络各自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将使网络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在技术上趋向一致,在网络层上实现互联互通,在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业务层上互相渗透、互相竞争、互相合作,在运营监管层上逐渐走向统一监管,最终实现三网融合。其中,对于下一代互联网,虽然其演进方向在业界尚存诸多争议,但业界普遍认为,下一代互联网具有更大(可无限扩展)、更快、更方便、更安全等基本特征。
网络之融:下一代互联网将包罗万象
在三网的“融合”过程中,大家都知道,所谓的“三网”,是指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按照“三网融合”的称谓,多数人认为,这三大网络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但实事上,它们并不是均等的。互联网实际上是一种虚化的网络,它提供一定的规范与协议,依托于电信网、广电网等物理网络而存在。简单地说,互联网既可依赖传统的电信网,也可依赖新兴的广电网、电力网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物理网络而存在。
那么,在承载网络多样化以及其本身向下一代演进的情况下,下一代互联网能够实现哪些功能呢?正如前面所言,下一代互联网具有更大、更快、更方便、更安全等基本特征,给用户直观的感受就是能更方便、快捷、高效地使用互联网。除传统互联网能实现的功能外,物联网将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重点。按照目前业界比较统一的观点,下一代互联网将采用IPv6为标准协议,这将破解目前严重制约并困扰互联网发展的IP资源枯竭的问题。在三网融合及IPv6协议采用的前提下,物联网将应运而生。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单地说,任何事物均可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上的一个“点”,打破只有手机、电脑等才可以接入互联网的惯例。互联网将成为与物体之间“沟通对话”的信息网络。目前零售、物流、医药、食品、交通、建筑、医疗等行业信息化已出现物联网的雏形。
经济之驱:互联网与物联网融合的效力
下一代互联网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互联网本身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大支柱。2006年66个发展中国家和27个发达国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互联网用户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出口就增长4.3个百分点。美国的固网普及率增长10%将为GDP增长贡献2.8%,宽带普及率增加7%将对GDP增长贡献1340亿美元。世界银行最近对120个国家的计量经济分析,宽带服务每增长10个百分点会带来1.3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在今年2月GSMA的大会上一份报告显示,未来3年3G会促使中国和印度的GDP分别增长2110亿美元和950亿美元。另外,在物联网的建设中,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数以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新一代互联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还可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移动目前已将超过10万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安全之困:互联网如何保持开放平等
然而,不管下一代互联网给我们描绘出多么美好的画卷,网络安全仍然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与传统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坚持的严格控制和管理不同,互联网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自律”基础之上的“开放”、“平等”和“创新”,让人人都可以参与建设和发展的精神理念。在这一精神理念的指导下,互联网工程界提出了“端到端透明性”的核心设计理念。所谓“端到端透明性”,就是在互联网的设计中,将与通信相关的部分(IP网络)与高层应用(端点)和下层传输技术分离,让网络最大限度地具有开放性。不管下一代互联网向哪个方向发展,其坚持的核心设计理念将延续。此外,随着各种物体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上的一个“点”以及承载互联网的物理网络的多样化,网络安全必然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必将继续向国民经济各部门快速渗透,更加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大大推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同时,互联网在面向新的应用需求和发展中必然暴露出一些问题,虽然未来的互联网在很多方面可能都需要进行改变,但应该继续坚持其一直崇尚的“人人参与”理念。否则,互联网将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也就不能再被称为“互联网”。但需要注意的是,坚持互联网的理念并不是要将“人人参与”所衍生出来的开放、平等、自由和创新等精神绝对化和教条化。未来互联网应该仍然坚持“端到端透明性”的体系结构,但应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即“有条件的端到端透明”。在保证人人能够继续参与互联网发展和创新的前提下,网络中应内嵌一些对用户透明的管理和控制机制,抑制用户的不自律行为,平衡产业链不同角色之间的职责和利益。总之,在海量性、无界性、交互性、群体性、自主性等现有外在属性的基础之上,未来互联网将使所有用户体验到一个更加安全可信的、更高服务质量的、无所不在的、和谐的网络虚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