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传iPad将9月1日登陆内地 国产平板电脑围攻

   时间:2010-07-31 19:33:12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国内各厂商加大平板电脑市场竞争之时,作为始作俑者的苹果iPad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与iPhone一样,此次苹果选择的合作伙伴还是中国联通,而中国联通官方人员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该公司确实正在与苹果公司进行商谈,但iPad的具体上市时间还没定。

与此同时,甚至在全球都在经历着iPad掀起的一股高潮,究竟是IT业的革新还仅仅是一个泡沫,目前还不得而知。

还是中国联通

iPad还没有登陆中国市场就已经赚足了眼球。

7月27日,《华夏时报》记者从市场上获悉,iPad将在9月1日登陆中国内地市场,而且与其相伴的是苹果iPhone 4智能手机也将同期进入。另外苹果8GB版本iPhone 3GS将在8月1日在联通的网络中发售。

对于此次iPad入华,《华夏时报》记者从中国联通内部得到证实,苹果公司选择的合作伙伴还是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确实正在与苹果公司商谈引进iPad的事宜,但是具体上市时间还没定。”7月28日,中国联通相关人员表示。

事实上就在此间有消息证实了此说法。据悉,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李刚正带队赴美与苹果公司谈判引入iPad与iPhone4相关事宜。

有消息进一步称,预计苹果iPad入门级版本的零售价格为3999元。据悉,这一价格相比美国和中国香港版本要稍贵,但是对于中国内地用户来说还算是比较便宜,因为这几个月来国内用户都只能通过高价的国外渠道来购买iPad平板机。

一个星期前,《华夏时报》记者从一媒体人士处了解到,其让朋友从美国带回一台iPad,价格大概折合人民币5000元左右。

而就在7月28日当天,有知情者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中国联通给各部门副总经理以上级别领导每人发了一台iPad。显然中国联通此举意在让各部门领导能尽快熟悉iPad,为其上市争夺市场而做业务铺垫。

iPad配件商吃紧

不知是苹果公司的品牌魅力,还是其产品本身的感召力,iPad让这个市场几近癫狂。

众所周知,苹果iPad开卖一个月,全球销量突破100万台。而有数据显示,苹果目前已售出超过330万台iPad。市场调研机构ABI更预测,到今年年底,iPad销售量将达1000万台。

7月23日,iPad正式在奥地利、比利时、中国香港、爱尔兰、卢森堡等9个国家和地区发售,有消息称,这些地方均出现“开门”不久便售罄的局面,而苹果iPad在香港上市1小时即宣告售罄。

市场的高温让苹果iPad的配件厂商也感到吃紧。有国外媒体报道,LG显示公司(LGDisplay)表示,该公司液晶屏显示器的产量将无法满足iPad的需求。

LG显示公司首席执行官权英寿对外表示:“苹果产品的需求一直保持增长,我们公司无法全部满足其零部件IPS液晶面板产量。受零部件产量不足和市场需求强劲的双重影响,苹果可能会推迟iPad在一些国家的上市计划。”

“只要供货充足,我们将以最快的速度销售这些产品。”苹果首席运营官TimCook在财报会上曾表示,无论是iPad还是iPhone4,上一季度末都留下了不少未出货的订单。

引发平板电脑“泡沫”?

iPad所掀起的平板电脑热潮,如今一浪高过一浪,虽然苹果iPad还没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但是这块市场的竞争已经开始日渐激烈,以电纸书得名的汉王科技、华旗旗下的爱国者、国美等诸多厂商都已开始在这块市场布局,而市场也传国内PC老大联想在推出乐phone与苹果iPhone竞争后,也将推出自己的平板电脑“乐pad”对抗iPad。

平板电脑的疯狂极易使人联想到此前的上网本,那么平板电脑是否会重蹈上网本的覆辙?是否会如上网本一样昙花一现?这是业内最为隐忧的。

对比平板电脑与上网本,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此前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上网本是“想到了一大步只走了一小步”。“因为这和做电脑是一样的,人们真正拿出来用的时候感觉性能不好,因为用电脑的方式来使用上网本肯定性能不好,现在这个趋势很明显,其实是‘抛砖引玉’,这是很明显的两个方向。”

“现在很多人需要的是想以获取信息为主,体验内容。”杨叙认为,今天从电脑的角度来看,真正作为一个以处理为主去编辑内容、处理内容,作为工具这种东西,还没有一个设计出来的新产品可以取代电脑,处理信息今天还要靠电脑。但平板电脑现在实际上就是作为体验、分享内容的一种终端形式,这是信息需求的另外一种方式。

开拓出新的市场需求趋势成为苹果iPad的成功秘诀,不过也有观点非常担心苹果iPad会成为上网本第二,显然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无论是苹果iPad,还是其它平板电脑厂商都无法回答,都得经过市场最后检验。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公司iPad以及其iPhone等产品总是在市场上得到极大认可。而这对我国的IT企业来说,或许羡慕和警惕两者兼而有之,不过挖掘其成功的密码,才是我国IT企业更好的选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