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手机实名制执行 短期内还很难见到实效

   时间:2010-09-03 10:13:49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手机实名制从9月1日起正式开始执行。按照规定,所有新入网的手机用户都必须提供真实的身份证明资料,由运营商存入系统留档;现有的预付费手机卡用户则待相关法规出台后,用3年时间补录个人身份信息;此外,社会零售代理渠道销售的预付费手机卡目前尚未推行实名制。人们对手机实名制杜绝垃圾短信泛滥现象、约束违法犯罪行为寄予了厚望,但从推进步骤来看,短期内还很难见到实效。

那么,电信运营商能否在3年内完成这项工作?目前看来,运营商没有向公众表现出“必胜”的信心。三大运营商的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手机用户超过7亿户,没有身份登记的预付费用户为3.21亿。究其原因,似乎是钱的问题为难着运营商。有运营商表示,实名制短期内必然会导致一部分用户流失,老用户的补录工作也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必须投入成本进行系统改造、员工培训、宣传材料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而预付费手机卡依然无需实名出售,居然也还是和钱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通过“报亭代售”等社会渠道售出的手机卡占整体市场的八成以上。运营商又说了,“那么多社会零售代理渠道,要是每个网点都发一个身份识别系统,投入会相当惊人,而且还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可让人想不通的是,一面推行手机实名制,一面让新增无记名手机用户不断产生,运营商不是给自己“添乱”吗?

推行手机实名制需要投入,会增加成本,但运营商真的差钱吗?国资委公布的央企2009年度运营情况表明,中移动是最能赚钱的企业,实现利润1484.7亿元。同期,中国电信的利润总额为141.6亿元,中国联通为29.5亿元。3家运营商利润加总为1655.8亿元,7亿用户平均每户贡献了236元钱。补录3.21亿户的身份资料会让它们出现运营困难吗?更何况专家说了,实名制带来的也不全是“坏消息”,可以有效地帮助运营商解决用户欠费问题、更好利用号码资源,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增值业务,创造更多的增值业务收入。

运营商或以额外成本来自我辩解,那么就再算算运营商们因此获得的“额外收入”吧。2005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做了一期《垃圾短信谁获利》的节目,其中透露,“快速发展的短信业务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电信运营商的短信收入大致在200亿元,垃圾短信带来的收入就占了几十个亿的份额。”这还仅仅是2005年的数据。电信运营商是有能力从技术特征上屏蔽短信群发器大量发送垃圾短信的行为的,它们非但不作为,甚至以出泄露客户信息、推出短信包月卡业务给垃圾短信的制造者、传播者提供了方便。

至于运营商担心的推行实名制会让客户流失的问题更像个笑话了。运营商估算,“按照社会渠道销售每张卡40至50元的区间计算,保守估计社会渠道销售SIM卡号总量为2000万,这意味着8亿至10亿元的社会渠道利益从此蒸发。”3家央企运营商基本上垄断了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难道我们还能流失到境外、把国际长途当国内电话打吗?

说到底,手机实名制的推广困难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责任问题。手机实名登记作为治理犯罪、约束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逐渐成为国际趋势。近年来,多个国家纷纷开始对预付费卡用户也实施实名登记。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来看,服务的人群越多,获得的利润越大,也就意味着肩负的社会责任越大。国内运营商没有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以差钱当借口更是要贻笑大方了。

鉴于电信运营商拥有的双重身份,既是手机实名制的执行者,又是群发垃圾短信的获益者,由它们主导实名制的推广难以让人放心。推行手机实名制的国际成功经验之一是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推进,应当把运营商执行手机实名制的责任上升为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别让它们用钱的问题来搪塞责任。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
关闭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