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360致网民的一封信:用户隐私大过天

   时间:2010-09-30 17:19:17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我们推出的“360隐私保护器”,只是一款小软件,是一个把所有互联网软件行为透明化的小工具。然而,这样一款小工具,竟然引发了全国亿万网民的关注,同时也让腾讯公司恼羞成怒,不惜制造、传播虚假新闻,打击360,抹黑360。

让网民管理自己的软件,保护自己的电脑信息,没想到会遭遇到这么大的阻力,居然会这么难。

这不由得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网民强烈需要的一款安全监测工具,会令一些人感到如此恐惧?

近年来,各种黑色、灰色势力都盯上了隐私信息。有的网友上网聊天,裸照遭窃,被要挟敲诈。600多位艺人明星电话、家庭地址在网上泄露出去,被迫集体换号。某著名主持人因私人照片在网上被窃取后广泛流传,不得不告别主持人生涯。在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上,连续曝光多个盗窃个人隐私信息的案件,并由此揭出庞大的地下黑色产业链。

有数据显示,中国老百姓平均每天收到3个恶意电话、每周收到15条骚扰短信、30封垃圾邮件。互联网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隐私的安全已成每个人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导致隐私信息泄漏的途径多种多样,而电脑中一些软件的不良行为是其中之一。互联网行业的恶性竞争以及对于商业利益的欲望使得一些企业放弃了基本的商业道德底线,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指使自己的软件在后台偷偷扫描用户电脑中的各种文件信息。

用户敏感的个人信息,例如用户好友列表、聊天记录、邮箱、电话号码本、私人文件、浏览记录等,都有被泄露的危险境地中。

我们推出360隐私保护器,之所以在早期版本仅支持腾讯QQ,是因为第一我们接到的用户投诉,更多是关于QQ的投诉;第二,作为服务于中国六亿网民的全球第三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公司理应承担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QQ软件的任何不良行为,哪怕像涟漪那样微小,对六亿网民产生的危害都会像巨浪一样大。

正像电影《蜘蛛侠》中的那句名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360隐私保护器本来只是一款普通的安全监测工具,可以让网民自己查看是否有软件在“窥视”电脑文件。然而,腾讯公司的反应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中国互联网领导型公司所应有的态度。

一个现代社会,一定是一个公平的、透明的、对话的社会,而不是一个武断的、黑箱的、封闭的社会。作为社会的一员,企业也应该秉承这样的理念,建设一个文明的、健康的社会。这里的前提是,一个企业,不管是什么行业,必须要有诚信,必须要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因为用户不仅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在庞大的企业面前,不掌握信息的用户仍然是一个弱者。

自9月27日推出360隐私保护器后,受到了广大用户的热烈欢迎,三天时间内下载量超过百万。大量用户在论坛、微博等网络媒体上传了360隐私保护器监测腾讯QQ的截图。这些用户的扫描结果呈现出惊人的一致:开启腾讯QQ软件后,360隐私保护器监测到QQ扫描了大量与自身聊天功能不相关的电脑文件。

我们认为,这种不正常的软件行为极有可能导致隐私信息泄漏。

有人声称,360隐私保护器是360打击腾讯公司的抹黑器。然而,在专业论坛上,一些技术人员使用微软公司的Process Monitor同样证实了腾讯QQ软件扫描了大量与自身功能不相关的电脑文件。与Process Monitor相比,360隐私保护器无论是在软件的体积、界面的直观性,还是操作的易用性上都做了很大的提升,因此一经推出,即受到大量用户的热烈欢迎。

这说明,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越来越关心自己隐私信息的安全和隐私权利的保护。而360隐私保护器以简洁、易懂、直观的方式将电脑中软件的各种行为透明化,把不正常的、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的软件行为曝光在阳光下。

我们不想与腾讯打口水战,360也没有这个实力。

腾讯的员工上万名,360只有几百名;腾讯的市值2600亿元,360还只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创业公司;腾讯拥有自己的媒体平台,360一无所有。

实力如此不平衡,只有傻子才会选择与腾讯公司开战。

有业界观察家认为,360隐私保护器只是一个临时性的产品,当360和腾讯妥协的时候,这款产品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寿终正寝了。但我们没有开战,何来妥协?

我们会义无反顾地把这款软件做下去,因为用户强烈要求360这样做。他们要管理自己的电脑软件,360既然有能力,凭什么不给呢?

而且,用户隐私大于天。任何妄图欺瞒的企图,都是逆天道而行。

古人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对于国内拥有六亿用户、年收入上百亿元的大公司,应该拥有“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不要只谋划自己的商业利益,而且还应该在行业中真正做出表率。

做一个值得网民尊敬的公司,其实并不难。

最后,祝全国所有网民度过一个祥和、快乐的国庆节。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