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Blogger何去何从

   时间:2010-10-20 16:13:27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最早接触到SNS的概念,不是开心也不是人人,是2005年的时候,开始使用的hompy,这款由etang转型运营的社区产品,早已经惨兮兮的死掉了,连数据都没来得及给我们备份出来,而它的产品形式,和赛我网是一样的。

有一段时间,我们都非常喜欢在上面写东西、传东西,还乐意掏钱充亿唐豆,因为可以用来买好看的皮肤、饰品、小窝(roomy)家具、小人(minime)全套行头……视觉上的感受影响了使用者对内容的态度,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精致的小平台,在这里的使用者,对自己的文字图片都是悉心照料的,连情绪状态也是即时经营的。

hompy的模式是希望通过虚拟道具的销售来盈利,可是,辛辛苦苦买下的这些可以用来装扮空间的道具,直到空间突然有一天不明不白的消失之后,我都大量囤积着还没来得及享用。

和hompy运营时提倡的“六度关系”理念不同的是,hompy实际上是一个自娱自乐的、封闭的小圈子。它的空间是不能在搜索引擎上被搜索到的。

网上产生的内容有两大类,第一类是正式的,主题明确的文章。第二种是非正式的,情绪化的,转瞬即逝的信息。后者已经全面迁移到各个微博平台,比起BSP提供的内容发布和流通方式更适合。

前者则又产生了分化,专业写手通过的工具搭建独立blog,这些年渐渐的多了;普罗大众的blog完完全全的被隔离到一个边缘。

hompy倒闭之后我们迁移至blogbus,是因为它在BSP中模板设计唯一说的过去的。Blogbus改版的事情,我觉得不成功,至少,对我们来说,我们喜欢的内容没有能够在blogbus的内容运营机制中找到,还被隐藏在每个blog里,几个频道实在不对胃口,推荐的都不喜欢,巴巴变只能外链一个blog后,贴图产品也没有开发出来,之前的停止外链的也没给还原。这样,我们活动的重心自然而然的迁移到了更对味和更注重用户体验的豆瓣。

门户博客可以通过编辑力量聚合内容,但不代表blogbus能这样做。比方说新浪,他们的编辑力量被称为“互联网的声音”,而他们又有非常广泛的用户群体产生内容,blogbus两者都比不上。

用sns的人际关系类聚焦整合内容,比编审运营要有性价比,优质的编辑团队是难以一下子培养出来的,更何况会受企业文化影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通过优质的用户群(blogbus的用户群还是优质的)自己去聚合,性价比才高,才稳定高效。

blogbus早就该更深入的将SNS关系植入到blog用户中了,那个看上去很sns风格的用户管理中心只是个空架子,产品的架构依然是严严实实的一个老古董。

我已经在掰掰中不止一次的称赞豆瓣,而豆瓣确确实实做的很出色,他们从sns关系逆推回来,推出了site.douban.com。现在是时候了,豆瓣的规模也必须走这一步了,豆瓣这几年来产生的优质内容散落在以人为单位的相册、日记、影评和乐评中,现在是到了以另外一个标签来组织内容的时候了——主题小站。

其实我们可以把小站当做一个知识专精的“人”,虚拟的人,“他”依然可以被关注,在豆瓣中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形成关系。这种关系的趋势我之前的文章有提到,对于豆瓣小站来说,这种虚拟“人”不仅不是惰性用户,反而是最积极的用户,由多个作者同时提供内容。

从豆瓣的sns属性来看,小站和BSP们八竿子打不到。可是小站提供的正式blog中存在的内容,它可以全面替代甚至比blog更好,想想当年blogger作者们都是通过互相留言来交换链接的——现在只需一个“关注”。豆瓣那个巨大的sns关系网,已经有了不可复制的马太效应。

看看Live Space关闭的现状吧,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结论:blog的作者们,将来会从blog这种笨重的体系中迁移出去。去哪里呢?三个方向。

第一、专业主题blogger会独立建设blog,或者迁入豆瓣小站,以及类似的平台。

第二、以个人知识整理为主的blogger,会转移到在线文档产品,如google docs或者盛大麦库这类的产品。

第三、情感丰富喜欢瞬间产生内容的的转移到微博。

不属于以上三种用户,打算固守的,会因为以上三者的流出,导致BSP运营举步维艰,关闭,不得不离开。hompy就是个例子。

除非从现在开始,非门户的BSP们,开始改架构,快速进入SNS时代,不是为了人际关系,是为了信息聚合。关于信息聚合和知识管理的问题,作为另一个话题,我下次会专门来写的。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