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专家称电视2D转3D是急功近利 对儿童危害最大

   时间:2010-11-24 12:34:50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10年被称为“3D消费元年”,3D电影、3D电视等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然而一些速成、劣质的3D产品由于不尊重人体的健康机理,直接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近日,业界专家疾呼:2D转3D太过于急功近利了,2D转3D电视无异 于慢性毒药,直接危害3D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近日召开的“2010中国健康3D盛典 及中国3DTV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立体视像(3D)产业联盟首席专家、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玉光表示:“我国现在还在从标清到高清的转型期 间,3D的市场基础还不成熟。目前厂商(2D转3D)的做法有些急功近利,只要把产品卖出就行了,但这非常不利于3D产业的发展,要从观众的角度来考虑完 善立体影像。”

专业测试:2D转3D,看1小时即头晕

3D 产业联盟研究院的权威数据显示:观众对3D电影《阿凡达》的喜欢程度达到70.8%,而后续上映的绝大多数3D电影的喜欢程度却不足5%。这些2D转3D 的电影因为不尊重人眼立体视觉成像原理,被消费者和业内斥为“伪3D”。据业内人士介绍,《阿凡达》之所以广受赞誉,是因为导演在拍摄时,全方位的考虑了 观看时的舒适度,这才让观众看完之后意犹未尽。

在“健康3D”盛典上,李玉光列举了 一家德国专业杂志的测试,测试对象是两台具备2D转3D功能的电视。在测试中,一台立体纵深感比较弱,3D效果不理想;另外一台在观看1小时后测试人员身 体出现不适,感觉到头晕。事实上,经过转换后的3D画面并不理想,反而成为危害健康的3D技术。

2D转3D对儿童危害最大

3D技术人员介绍说,目前市面上出售的3D电视普遍采用的是主动式快门技术。这种3D技术是将画面切换成左右两帧,通过左眼和右眼分别接收,3D画面的信息量大约是2D画面的两倍,增加了人眼的负载。

技术显示,2D转3D的原理就是将远景向后,中景不变,前景拉近,只是简单地进行图像的迭加,造成3D影像质量不佳,如景深不够、画面模糊等,容易加大观众的眼部疲劳程度,从而引起头晕、头疼等症状。由于儿童的眼睛仍处于发育期,观看这种模糊的画面对儿童的视力损害极大。

行业呼吁:爱护消费者,开发真3D

专家指出,市场上许多3D电视支持2D转3D功能,是为了解决3D片源不足的问题,初衷是好的,然而由于技术不成熟,为了短期利益仓促推出,反而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为此,专家警告说,要警惕“伪3D”效果的电视会破坏消费者对3D的美好期望,进而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秘书长唐斌呼吁,要树立“科技以人为本”的健康3D理念,充分尊重和依照人体眼科立体视觉原理等,推动3D立体产品的舒适度与健康评价研究及其相关标准研究。

为了解决3D片源不足的问题,除了国内10多家电视台在筹备3D频道外,今年11月的广州亚运会也已经宣布准备3D转播。

好的3D电视:满足四大条件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成和公布3D电视的国家标准。不过,在“2010年3D电视产业趋势发展论坛”上,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的一位专家根据初步研究及测试,宣布一台好的3D电视应具备如下几个基本条件。

首先,具有优异的动态表现能力。

其次,具有丰富逼真的色彩还原能力。目前主流的LED液晶电视较之此前的CCFTL电视,动态还原能力和色彩还原能力就很强,新世代的LED-FULL LED效果更好。

再次,左右眼感受的亮度、色度、清晰度等指标应具有较好的一致度。一般来说,3D电视刷新率越高,清晰度等指标也会越高。目前的200Hz是主流,400Hz是高端3D电视的必选配置。

最后,大屏幕才能带来更好的3D效果,观看舒适度会更好一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