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许家印
小乡村与大名人
自从2008年以来,提起许家印,无论是媒体,还是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略知一二的普通人,都会像关心张艺谋的新片投资多少、又将启用哪位“谋女郎”那样,关心许家印和他的恒大地产近况如何?是否又有了新的进账,还是又有了新的麻烦……
许家印的每次出现,都会被媒体予以密切关注。其受重视程度堪称与万科的王石、碧桂园的杨国强和杨惠妍父女等人物等量齐观。
许家印常被很多同行或明或暗地担心,当然,有的人会故作矜持地只以“关心”或是以“道听途说”状表达他们对许家印的不看好。这情形,尤其在2008年3月后。那段时间,许家印的出镜率自然地降低至最少可能,更助长了人们对恒大或是许家印本人的猜测,以致于这两个名词竟成为业界人士茶余饭后的谈资。
许家印,似乎还是地产大佬圈子里的一位铁托似的人物。他既不像王石、李彬海拥有“国姓”渊源,可以敏锐把握主流思想,渡商海历风雨而稳居潮头;又不像富力地产的李思廉,能够用制衡术让战友同自己相得益彰地共创一片天地;也不像碧桂园的杨国强,以大魄力和大决心扶持二女儿,逐步完成从家族制向现代型企业转型;也不像朱孟依、郭梓文这些大鳄们拥有众多兄弟旁系……但是,他凭借一己之力,依然可以将恒大地产从1996年的单盘草创,逐步发展壮大成今天布局全国的大型房地产企业。
打开百度搜索,可以看到关于许家印的311000多篇网页。曾荣获“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中国十大慈善家”等称号。现担任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慈善总会名誉会长……这个从小尝遍人间冷暖的河南少年,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成年后竟然在中国获得如此尊荣。
自然,许家印无法忘怀成年前的苦涩岁月。对于童年生活的记忆,他在最近接受采访时归结为一个具象——“长毛的馒头”。尽管显得太过直白,但的确为大众勾勒出一个出自穷家的形象。
太康作为河南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名人辈出。最著名的如秦末的吴广,东晋的谢安、南北朝的谢灵运等等。许家印的童年生活,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幸运的是,他的父母和大多数太康人一样,重视教育和文化,一直坚持让许家印完成了学业。就是许家印本人,也在诗词和文学上有着相当造诣。据恒大地产内部文宣方面的工作人员透露,恒大报、恒大网站上的许多重要文章、指示,其实就是出自许主席本人手笔。许家印的个人奋斗史,无疑是一部正好同中国这30年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相契合的历史缩影。许家印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应该是知识的力量改变了他的人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武汉科技大学冶金系。毕业之后的许家印在河南舞阳钢铁公司工作了10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许家印来到深圳。寥寥数语,却折射着时代的巨大变迁。
无疑,许家印是成功的。
快步平衡术
就像许家印相对于南派众多地产企业老板而言,还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学历一样,许家印在企业经营和扩张战略上,也比许多当年比他早起步的南派地产商不遑多让,更不必说比恒大地产晚入行的企业了。
1992年,绝对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当邓小平说出“步子还要再快点”的时候,这一年,李思廉和张力才刚刚开始决定合作,专事房地产;冯仑的万通才刚刚成立一周年,他还在与加入“4+2”管理核心层的潘石屹们一起“野蛮生长”;而王石也正是在这一年第一个发出“万科超过25%的利润就不做”的壮语;杨国强则刚刚在这一年艰难撑起了他的第一个碧桂园;朱孟依也是这一年在香港注册了合生创展……
回味这段历史,人们会发现许家印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尽管他的起步,较之上述这些企业家们,晚了近4年,但许家印的成功依然得益于时代以及政策所提供的巨大机遇。
1992年至1996年,对于当时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比不过如今的4个月,哪怕4周的紧迫与瞬息万变。因为内地的房地产企业的普遍腾飞,其实源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资本的萎缩与让出发展空间。
许家印的适时切入,不仅没有因为迟了4年而步步落后,反而正好借鉴了香港地产企业和其他同行的经验、教训,迎来了中国房地产行业迄今最重要的一个“黄金十年”。
或许,这正是许家印为何显得那么好战、那么直接的原因。在内心深处,他总是担心自己落后别人太多。当2007年上半年,碧桂园集团以1163亿的市值成功上市一跃成为中国房地产业的庞然大物时,许家印的恒大地产其实距离这个位置也并不远了。
恒大地产的十年扩张史,所到每一座城市,几乎都伴随着“开盘必特价,特价必升值”这句宣传语的身体力行。
据一位在广东从事房地产营销代理多年的资深人士表示,“许家印十年来一直奉行的‘开盘必特价,特价必升值’策略,对于许多同行来说,是相当有杀伤力的一种手段。很多房地产企业都拿他的快速营销和‘成本价’策略没办法,气和不打一处来的感觉。”
1998年,许家印在创建恒大实业一年多后首开广州金碧花园项目,“当时我们以686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卖出2500元/平方米的开盘价,市场欢迎度极高。”许家印对媒体曾自豪地回忆过“第一桶金”的积累完成。
一位在广州地产界浸淫十多年的业界人士曾表示,“如此骄人成绩,在于许家印一直奉行快步赶超的战略。”而同行们更注意到,他在快步的同时,还会“走钢丝”。
无论是走出广州市海珠区,迈进珠三角,还是恒大系列产品在全国各地相继盛放,许家印的“成本价”营销术和大规模多地多项目同时开盘,始终是他一家不传之秘。即使是在2008年下半年,他同样会选择13城同时开盘来暗示——恒大现在又有钱了。
进入2009年,恒大地产在广州突然开启的“改名营销战”,也是为业界所讶异的一种奇特战术。同一楼盘,却在几个月内相继换名面市,“既回避了市场仍然走低走淡,楼盘销售不快的事实,又可以‘成本价’刺激众多潜在客户。这招很巧。”一位广州专业代理公司老总评价道。许家印从不按常理出牌,已经成为他在南派地产商中的标准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