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能用手机“刷卡”支付的场所,正从最早的星巴克、麦当劳,悄悄延伸到大型超市、高端百货,乃至各类公共交通工具上。随着充值不便、终端需定制、使用场所少等“短板”逐渐化解,“刷手机”消费的普及,只是个时间问题。
手机运营商全力助推
提起手机刷卡,不少市民早有耳闻,它能让自己的手机在公交、地铁、星巴克、麦当劳或者超市便利店的POS机上轻松刷卡消费。在日本每个月有约1000万人在便利店、自动贩售机等处刷手机消费,买漫画、吃拉面……日本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于在小额消费时使用手机刷卡,而不用找零等优点,顺应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是运营商最受青睐的业务。
其实在国内,手机刷卡也不是什么新鲜事。2006年,上海浦东八佰伴就曾率先与运营商合作,推出手机刷卡试点应用。而此后数年中,电信运营商不遗余力地将手机刷卡功能引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南京路上的第一百货商店、新天地一角的全家超市均可刷手机消费,就算真老大房的鲜肉月饼,都能用手机支付购买。
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不少望而却步的消费者反映,手机刷卡也存在诸多不便。例如,“本来手机刷卡乘公交是蛮方便的事情,但没想到的是,还要买专门的定制手机,花这么多钱,只买回一点方便,不划算!”“每次充值都要跑到营业厅,网上不能充,银行卡不能充,就连便利店里也买不到充值卡。几百块钱一下子用光了,为了充值还要专门跑一趟。”种种不便,使发展手机刷卡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运营商积极,老百姓淡定。
“短板”逐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