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日趋完善的网上银行作为一种新事物,带给人们便捷服务的同时,其安全风险也成了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新增“钓鱼网站”175万个,比上年增长11倍。继中行钓鱼网站系列短信诈骗案后,骗子们的手法再度升级—将骗局转而投向新生的手机银行业务。我们还能安全地使用网银和手机银行吗?
继中国银行钓鱼网站系列短信诈骗案后,骗子们的手法再度升级—将骗局转而投向新生的手机银行业务,而这一次倒霉的是中国工商银行。
日前时代周报记者接到投诉称,犯罪分子利用几十秒的时间,眨眼间转走受害人账户的取款上限50万元,而这类案件并非孤例。在澳资银行工作的受害者李女士认为,除了自己母亲不谨慎外,工行的手机银行业务存在致命漏洞。李女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工行没有设定转账的最低限额导致自己母亲遭受了巨额损失,这个责任工行无法也不应该回避。
中国的网银系统—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系统频出差错,是偶然还是疏忽?受害者的质疑是否有理可循?自称同样是受害者的工行又应当担负何种责任?如何尽量避免此类事件再度发生?
金融诈骗新手法
受害人李女士是澳大利亚籍华人,与母亲长期定居悉尼。李女士的母亲(以下化名张某)2月底回上海小住3个月。李女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今年3月8日,张某接到了一个诈骗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自称是上海中院,通知张某有3张传票,涉嫌信用卡恶意透支、贩毒等案件,其间又转接到检察院、公安局等多个部门,最后一名自称为刑侦大队的人在电话中说,为证明张某是无辜的,他们必须监控张某的银行账户和资金流向,为此张某必须用他提供的号码立刻去银行开通手机银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