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P2P金融、微金融、草根金融等词汇逐渐为国人所知,不同模式的P2P金融服务机构也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而英国网络银行巨头Zopa在成功进驻美国、德国和日本之后,业已瞄准前景广阔的中国市场,计划进军中国。对此,类似的本土P2P金融机构亦抓紧时间跑马圈地,期望利用本土优势,掌握主动权。
P2P金融蓝海市场淘金者众
权威资料显示,在1998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中,国际上众多的微金融机构不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实现逆势增长,而危机中,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型微金融行业则表现得更加强势。以Zopa为例,2011年4月数据显示,Zopa成交额已突破1.3亿英镑,活跃的用户数量达到60万。
事实上,类似于英国Zopa、美国Prosper的P2P金融机构,与传统的金融行业、微金融行业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是基于互联网的P2P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基本上不再通过银行,而是提供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服务。
凭借着自助的操作模式、低廉的费率、双赢的利率和差异化的定价机制等创新型服务,这类基于互联网的P2P金融机构赢得了客户的广泛欢迎,迅速从欧美向世界范围拓展。
国际市场上,Zopa、Prosper、Lending Club等公司竞争激烈,且纷纷谋求在世界市场的扩张;就国内而言,类似于诺诺镑客这样的P2P金融机构也发展迅猛,努力深耕国内市场谋求一席之地。
Zopa进军中国或水土不服
继成功进军美国、德国和日本之后,Zopa此次瞄准中国市场,一方面值得国人期待,另一方面,业内人士则认为,其在德国、日本的成功经验在中国或无法复制。
首先,Zopa甄别借款人资信的资料主要是来源于反欺诈协会CIFAS这类信用机构。基于英国较完善的信用体系,Zopa的underwrite较容易评判借款风险,机构自身对审核体系的建设并不需要太多投入;而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够健全,贷款客户存在着巨大的信用风险,这就要求Zopa建立自己完善的、具有风险控制能力的审核体系。
其次,中国金融市场对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设置了较高的政策准入门槛,即使以电子商务的行业认定获得落地,Zopa也难以和中国本土的金融信息服务商匹敌。例如近期发放的第三方电子支付牌照,首批颁发的25家企业中,无一家由外资经营。
因此,Zopa虽然在国际市场高歌猛进,但进军中国依然困难重重,如何应对中国特殊的信贷现状和高政策准入门槛,将是其在中国市场的一大绊脚石。
“中国版Zopa”抓紧布局抢滩
相比较于国际巨头们纷纷寻求风险投资,谋求世界市场地位,国内P2P金融市场则是以深耕本土为主。诺诺镑客等机构正在抓紧时间跑马圈地,以期完成在国内市场的布局。
Nonobank是中国P2P金融信息服务业的代表者之一,译成中文叫“诺诺镑客”。诺诺镑客(nonobank.com)自成立以来,累计成交额已过千万,客户量达8万多,目标客户覆盖了长三角区域主要城市,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由于国内公民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诺诺镑客在初期稳扎稳打,自主研发了“四维信审评级体系”,从基础信息、财务情况、生活状况等多方面对借款人进行综合评审。该公司负责人杨淑敏表示,“四维信审评级体系的建立,是我们诺诺镑客发展扩张的基石。”
有人将诺诺镑客称为“中国版zopa”,杨淑敏则表示,“诺诺镑客是加强版的zopa,在国内市场,相比zopa,我们拥有更强的风险控制能力。”正因为将风险控制置于放款前,诺诺镑客的逾期率和坏账率比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更低。
基于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诺诺镑客的投资理财客户能实现年化收益高达12%-16%的稳定投资回报。同时,诺诺镑客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与zopa的另外一个区别是诺诺镑客允许一个企业的多个股东同时贷款,比如一个企业5个股东,若每个股东在诺诺镑客可贷款10-20万,这个企业可获得总额50-100万的贷款,基本能解决中小企业短期周转资金融资难的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13亿人口的先天条件,加上利率市场化的后天发力,作为本土P2P金融信息服务领跑者的诺诺镑客,或有可能在中国市场超过zopa ,成为中国的网络银行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