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社交网站成为信息分享主要平台 隐私保护成软肋

   时间:2011-08-17 13:50:39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截至2010年,我国社交网站的用户数量已达2.35亿,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不得不令人惊叹。与此同时,社交网站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内容的同质化、恶俗的网络游戏、用户粘性下降等,但是,对于如今“谈虎色变”的用户隐私问题,俨然成为所有SNS网站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

社交网站的流行与其在信息化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是分不开的,通过社交网站人们可以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的联系,还可以更容易地联络到多年不见的朋友。此外,不少社交网站具备很多游戏与娱乐功能,可以让人们在繁忙之余放松身心。

不仅如此,企业也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吸引新用户,在商家和买家之间搭建平台,从而赚取利润。而企业对于社交网站注册用户的衡量标准,就是其用户的真实程度如何。用户填写的个人资料越详细,就越有商业价值。因此,绝大多数的社交网站都在鼓励用户填写真实资料,但提供的隐私保护措施却极为薄弱。

一般来说,在流行的社交网站中,如人人网、开心网等,要求用户填写的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情况、婚姻情况、真实照片、手机号码等。如果用户要使用网站的交友功能、游戏功能,通常还要提供更多的信息,如MSN账号密码、QQ帐号密码、Outlook邮箱通讯录等。可以说,如果网民将这些信息全部填写完毕,那就几乎没有任何隐私可言。

据美国某大学的一项调查,他们对比了美国六大SNS网站,Facebook、LinkedIn、MySpace、Orkut、Twitter以及YouTube之间的隐私保护政策。研究结果表明,六大SNS网站的隐私政策包含四个层面的内容:信息获取合理化(第三方获取用户资料的合理理由)、信息可见度(我们的信息向谁公开、公开哪一部分)、信息匹配精确度(根据检索词匹配的用户信息)和服务器缓存信息。最终结论是,六大SNS网站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大多着力于获取用户信息的理由和信息可见度,对于信息匹配度和服务器缓存信息的保护则是几乎没有。

作为社交网站人群最为活跃的美国,其用户隐私保护也令人诟病,因此,对于中国社交网站来讲,由于其用户量大、网民素质相对较低、隐私保护意识缺乏等客观原因,用户隐私保护的形势便更加严峻。而在所有大大小小的社交网站中,作为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高端金融人士实名制商务社交网站金融圈网(http://www.jrq.cn),其隐私保护措施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认可。

与所有传统社交网络不同的是,金融圈使用户以最明确的方式充分掌握个人隐私权限,在每一条资讯分享,每一项档案信息之上,都为用户提供详尽的隐私管理选项,确保只有适当信任度的关系人可以看到适当的信息。与此同时,网站管理者还不断提醒用户妥善管理自己的隐私内容,不要与不认识的人加为一度关系,防止用户的个人信息泄漏。因此,这种将个人隐私保护置于最高优先级的做法也得到了不少社交网站的效仿。

但是,无论社交网站推出怎样人性化的隐私保护措施,作为个人隐私的主体,用户自身的隐私保护行为和意识才是隐私安全的决定因素。社交网站用户需要做到的第一条便是“谨言慎行”,,要加强安全意识与隐私保护意识,在注册及选择社交网站时,应加以甄别和区分,要在充分评估网站隐私保护程度的基础上来决定是否公开个人隐私。必要时,网民也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总之,随着网民隐私保护意识的增强,社交网站要想取得可持续性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在最基本的隐私保护问题上狠下功夫,否则,一旦引发舆论信任冲击,社交网站就可能成为“口诛笔伐”的舆论“焦点”,而一旦失去用户的信任,谁也无法走的更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