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媒体称微博时代新闻发言人挑战空前

   时间:2011-08-22 12:05:59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动车追尾撞上新闻发言人与媒体生态的脱节,王勇平被卡在了夹缝中。“你想我说什么,我又能说什么?”以这句话作为终局,这个结尾无疑是开放式的。远赴波兰的王勇平,没能说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个性成败

新闻发言人应该是个组织的人,包括话语在内都不适宜倾注太多个性色彩。但在目前呆板的官腔中,朴实而略带个性的语言风格会给新闻发言人所代表的部门形象加分。但这种语言的表达必须符合记者和公众的诉求和接受习惯。

“脱口而出”犯低级错误

7月24日夜,“7·23”动车事故首场新闻发布会在温州水心宾馆举行,当王勇平走进电视画面的那一刻,千里之外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愣了一下。

“在班里多次强调要穿正装,他怎么穿着T恤衫就上去了?”电视机前的史安斌隐隐觉得要出问题。

王勇平是首期中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学生,史安斌则是主讲教师。

开场白作为新闻发布会的开端非常重要。史安斌在课堂上设计过一个案例,政府发言人做了一个有关出台《网络隐私保护法案》的新闻发布提纲。初稿开头为: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网络隐私安全保护法案》的一些情况。史安斌认为这样的开头过于直白,不能引起听众注意力。他建议改为:大家在上网购物时一定担心过自己的信用卡会不会被盗用,这才有了现在这个《网络隐私保护法案》。这样能从听众亲身体验入手,唤起注意。

电视上的王勇平显然顾不上这些了,他问记者:“你们让我站着说呢?还是坐着说呢?”

“这样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置身于接受‘审判’的地位,不利于心理上的调节。”史安斌评述说。

当年他主讲新闻发言人的传播策略和语言艺术,给学员们提出了一条硬性规定:在新闻发言人上场之前,必须要知道,今天他要回答的最难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充分了解情况,占有足够的信息。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

看到王勇平发“奇迹”和“信不信”两大雷人语,史安斌摇摇头,知道这个学生没有做到这一点。这些话显然是在没有充足准备之下的“脱口而出”。获救的小女孩和掩埋车头肯定是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焦点,但王勇平对此掌握的信息“还不如记者多”。在史安斌看来,电视里的王勇平“犯的绝对是低级错误。”

当年,培训班学员们曾被模拟新闻发布会搞得很紧张。有人模仿问题犀利的记者追问不休。但史安斌安慰学生们:“国内的记者一般不会连续追问发言人,也不会诘问或逼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