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职业社交新出路 走行业细分和本土化道路

   时间:2011-09-14 15:02:04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前几年的金融风暴时期,很多失业在家的人通过LinkedIn找到了新的工作,并纷纷把它推荐给亲朋好友。现在,LinkedIn已经在全球200多个国家有横跨数百个个产业超过一亿的个人注册用户。

事实上,LinkedIn不提供娱乐,不提倡大范围的网友互动,不关注用户的个人爱好和生活细节,信息流也很少。它更倾向于让用户把娱乐活动都放到线下去进行,而在网上讨论一些能产生价值、严肃的事情,比如工作、职业发展等等。

职业社交网站:轻娱乐 重人脉

虽然,求职是LinkedIn的核心功能之一,但它远不是一个招聘网站,而是一个可以搭建个人品牌的实名制高端社交网站。树立个人品牌远比写一份简历要困难。在职业社交网站上用户更多醉心于讨论专业话题,因此,你的素养和能力可以被很好地展现出来。

向别人展示你的个人价值,其实是职业社交网站对于个人用户的基础意义。当然,职业社交网站上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每个用户之间的互动不够,他们相互之间可以联系,但未必就有交流,大部分人在小组话题里才能深入地了解对方。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也是LinkedIn的初衷,它降低互动的频率,摈弃所有娱乐因素,最大程度地让整个社区和虚假、冗余的信息绝缘。它以实用至上:你没办法转帖,但可以深入地和猎头公司交换信息,也能直接在潜在的雇主面前表现自己。

通常,在传统的社交网站上注册时,大部分人往往会略去自己的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或者觉得麻烦,或者觉得这是个人隐私。但在LinkedIn等职业社交网站上,这两项是最重要的细节,有足够的空间让你把自己的职业经历娓娓道来,把个人资料完善成一份完整的面试履历表后,你才有可能在LinkedIn上找到自己的朋友和机会,如果你的履历够鲜亮,那么你的机会就更多了。

行业细分和本土化是未来中国职业社交的出路

虽然,LinkedIn顶着全球第一职业社交平台的光环,并在今年实现了注册人数突破1亿的业绩,但是,离传统SNS老大Facebook仍然遥远。据了解,LinkedIn在中国的用户量已经超过100万,但说回来,它不会像其他的社交网站那样风靡。它的页面上没有任何图片,只有英文字母的密集排版,它的小组话题专业性太强,英语8级以下的人都只能绕道而行,语言成为最大的障碍。除了海归和梦想进入跨国公司工作的人之外,没几个人愿意加入一个语言不通且乏味的网站。因此,本土化职业社交网站或许会完成LinkedIn“让职业社交进行到底”在中国的希望。

事实上,不少LinkedIn的“追随者”在各国已经“开花结果”:在土耳其Facebook既被人们用于娱乐也用于工作事宜。在德国,有一个模仿LinkedIn的网站Xing.com,后者拥有900万用户。另一家网站Naymz.com同样乏味单调,也是面向专业人士,它目前拥有100万用户,希望能从LinkedIn手上分得一杯羹。

而在国内,大而全的综合社交网站总是成为了主流。和大部分成功网站总有山寨版一样,国内不少社交网站都曾模仿过LinkedIn的模式,但大多数都无声无息了。而作为“中国LinkedIn金融版”的金融圈网(http://www.jrq.cn),从诞生之日起就专注于金融行业的职业社交,如今,注册用户覆盖了全国80%以上的金融人士,人脉涵盖全国100多家证券机构、2000余家营业厅,成为中国职业社交领域的领航者。由此可见,行业细分在中国执业社交领域的重要性。

虽然,LinkedIn长达9年的缓慢积累和耐心取得的成功并不是希望快速抄袭从而快速成功的模仿者可以复制的。但是,在中国,至少我们看到了职业社交网站的“星星之火”已经开始“燎原”,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开始。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