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有这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那就是除了海信稳座第一把交椅之外,第二第三的位子鲜有品牌稳定、“屁股坐热”的时候,这一特点与“冰、空、洗”市场已然形成稳定的“双寡头市场格局”相比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在彩电行业第二三交椅几番易主的背后,我们看到了的是近几年长虹、TCL的励精图治的战略变革带来积极上位,也看到了缺乏“大战略思维”的创维正在与行业默认第二把交椅渐行渐远。
展望未来,在欣喜看到在占据全球份额最大、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以海信、长虹、TCL为代表的彩电品牌攻城略地、全面超越外资品牌的同时,我们更希望那些拥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彩电企业能够抓住彩电行业未来格局裂变的机遇,切实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中国彩电行业的“国家队”并实现跻身于具有影响力的世界级企业的光荣与梦想。
“双寡头竞争说”不适用彩电业
很多行业外的人谈起中国家电市场的竞争格局最喜欢用的就是“双寡头竞争”,似乎也的确如此,当前中国市场竞争度颇高的“冰、洗、空”等行业早已进入了寡头市场,甚至形成了稳定的“双寡头企业”。
以空调行业为例,在不久前过去的2011冷冻年度,格力和美的两大空调巨头“联袂”高歌猛进,双方的市场份额合起来已逾50%,“双寡头格局”日益明显。类似这样“双寡头格局”其实在很多家电行业均渐趋呈现:微波炉之格兰仕和美的,两者份额已达9成左右;洗衣机之海尔和美的系(含小天鹅、荣事达),两者份额和近5成;燃气热水器之万家乐与万和,两者份额和也逾四成多,当然还有豆浆机领域的九阳和美的、高端烟机领域的方太和老板等。
然而在各行业主力企业各自力发力争当龙头品牌形成鲜明的“双寡头竞争”格局的同时,笔者却发现““双寡头竞争格局”不适用彩电行业。
据日前行业某知名调研机构发布的一份“2004-2011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概况”数据显示:中国彩电行业中除海信连续八年来稳固保持第一的态势外,行业当中的第2名并没有形成稳固的品牌归属。
另据一份最新彩电市场数据显示:2011年8月彩电市场海信仍以16.1%零售量市场份额保持冠军位置,长虹以13.4%的零售量份额跃居第二位,排名第三的是TCL其市场份额为12.8%,而行业一直以来默认第二位的创维则以11.9%退居第四位。
上述两组数据真实地反应了作为家用电器行业中销售规模最大的龙头行业——彩电行业激烈的竞争关系,彩电行业“双寡头竞争”格局迟迟未能定型的背后原因值得玩味。
变与不变的企业战略追问
在讨论彩电行业缘何难以形成稳定的“双寡头竞争”之前,我们先来细数一下,行业老大海信以及经常出现在行业第二把交位上的长虹、TCL、创维的这三家企业最近几年的市场战略之变,似乎可以管中窥豹从企业变革的角度来理解彩电行业“二三把手”市场地位之变。
海信以电视业务起家、主营业务电视占到集团总营收近1/3、连续八年把持中国彩电市场头把交椅, 2003年海信在CRT电视、背投电视、液晶电视及等离子电视的众多产品中,抓住了产品升级转型的最好契机,海信把平板电视作为重要的战略产品,在中国企业当中海信的研发-全球品牌网-投入比较早,产品的市场化速度也比较快。海信通过在创新的变革中寻求品牌的突破寻求企业的成功,从2003年开始海信较早的投入了平板电视领域并保持持续不断的向平板电视领域投入的积极应对策略,终于在2004年一举获得平板电视领域市场排名第一的成绩。
为应对市场快速的变化,海信以永远创新的变革来应对永远不变的挑战,2005年海信开始布局智能多媒体产业生态链:2006年初重组整合海信宽带公司,2008年投资组建海信传媒网络公司,2008年海信再一步抓住市场机会向LED背光源产品开始进发,2009年启动智能电视开发,2010年率先进入3D电视领域,2011年又启动“云智能”电视战略。海信通过一次次的变革实例来印证,永恒的冠军地位正是缘自于积极的变革进取。
长虹作为曾经的“中国彩电大王”,在中国彩电行业叱咤风云,甚至一度形成每年4月各企业,都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着长虹的降价促销方案以应对激烈市场竞争。2004年赵勇在上任长虹集团之后就充分意识到,
只有向上游进军,平板彩电企业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2006年6月,长虹集团下属的四川世纪双虹显示器件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时至今日长虹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等离子电视销售商。2009年9月长虹再次启动龙腾战略,其核心目标是让国产平板重振显像管时代的辉煌。2010年,集团公司整体销售规模突破600亿元,达到615亿元,同比增长30%,2010年以来,长虹通过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始终保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有效缩小与领先企业的市场份额差距,至2011年8月PDP(等离子电视)以43.5%的零售量市场份额长期位列市场第一位,“龙腾”战役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011年长虹提出了“2011年计划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不低于20%”的目标,另外,在产品线方面,力争彩电国内综合排名力争第一。至2011年8月长虹在彩电国内综合排名上已经稳居第二,并保持着坐二望一积极进攻态势。根据长虹的规划,在未来三年里,力争到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TCL是中国第一个走向全球的彩电世界品牌,在2003年至2004年的6个月内 TCL一
举收购汤姆逊公司(Thomson)电视、DVD影碟机业务以及阿尔卡特(Alcatel)手机业务。当时,TCL被外界誉为中国大陆的“索尼(Sony)”,TCL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制造商。但TCL的收购并未给TCL带来更大的发展契机反而成为拖累其全速增长的一个负担,至2010年8月TCL果断变阵换将,服务于TCL多年曾经历TCL市场总监及乐华总经理的杨斌挑起重振TCL多媒体中国业务重担,仅历时一年TCL即重返中国最为重要的液晶电视市场前三强2011年8月以13.6%的零售量份额占据液晶电视第二的位置。
面对彩电企业长虹与TCL的变革,行业中几乎默认的第二名创维近年来却少大动作。虽然有2010年签约周杰伦品牌代言人、2009年成为深圳大运会赞助商、2007年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和中国航天事业赞助商等气势汹汹的品牌造势,并且大力推广智能立体酷开电视和LED电视、3D电视产品,然而在决定企业战略眼光的战略规划上除了参股LGD8.5代屏尚可圈点一笔之外,值得称道的战略之举乏善可陈。面对市场日新月益的变革,我们在媒体看到最多的是创维有关品牌、营销、促销等短期战术,而鲜有目光长远的长期战略规划。在处理好长期战略与短期战略的利益平衡之中,在自身不断调整变化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的变与不变之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缺乏“大战略思维”的创维正在与行业默认第二把交椅开始渐行渐远,落入了目前在彩电综合市场排名第四位、液晶电视市场排名滑落至第三的结局。
谁有望在产业格局裂变中上位?
虽然笔者上文在反复讨论彩电行业缘何以难以出现“双寡头竞争格局”,但是我们欣喜欢地看到目前国内彩电企业已然提升国际竞争力、全面超越外资品牌,截止最新的权威数据显示今年1-8月本土品牌海信、长虹、TCL、康佳等市场份额之和达53.6%,掌控市场半壁江山成为市场最大的赢家。
中国彩电品牌只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中国品牌、中国制造如何加强全球竞争力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广泛关注的话题。近日在“杰克·韦尔奇GMC中国行” 论坛上,“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表示:“中国制造企业有能力为苹果这样的公司做代工,说明中国有能力生产高质量产品。”杰克·韦尔奇充分肯定了中国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能力。
韦尔奇认为,5年之内,优质的中国制造群体品牌能使“中国制造”的国际品牌形象得到转变。中国制造作为一个整体,光有一两个品牌是不够的,只有让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得到有效提升,中国的品牌才能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更大认同,目前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就是世界级品牌并不多。
韦尔奇对于中国制造乃至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与我国政府主管部门正在加速家电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不谋而合。2011年初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行业80%以上企业制订、实施明确的品牌战略;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3%,自主品牌出口比例不低于30%;培育一批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形成3-5个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优势自主品牌。《意见》中特别提出要重点选择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和盈利能力强的自主品牌企业,从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及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和跟踪培育。
在这样的纲领性政策原则指导下,笔者认为未来彩电企业应切实面对《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加强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与变革,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品牌经营管理水平、实施品牌的差异化培育等,从而借势彩电行业未来格局裂变的机遇从而实现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笔者认为,从目前从行业综合排名来看,海信、长虹、TCL等前三强企业有望最成为我国彩电行业培育的重点对象,从而打造中国彩电行业的“国家队”实现跻身于具有影响力的世界级企业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