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发布消息,从今年12月1日起,新送检手机不需同时检测充电器,这意味着充电器将不再是手机的标配。此举意义深远。对消费者而言,买新手机可以省一笔开支;而废旧充电器数量的减少,也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然而,什么时候消费者才能买到不标配充电器的手机,还是个大大的问号。因为从政策的推出到产业界的响应,不仅需要周期,更需要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用户数量超过9亿的庞大市场而言,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没有厂商的积极响应,想彻底改变“手机标配充电器”的销售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据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介绍,2007年我国就颁布了手机通用充电器标准。之所以到2011年才开始着手改变“手机标配充电器”的销售模式,是考虑到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9亿。在市场如此庞大的背景下,完成充电器从不通用到通用的转化,并且保证消费者手里基本上持有或能方便地买到通用充电器,至少需要3~4年的时间。
虽然新政策出台,也并不等于消费者马上就能买到不标配充电器的手机。何桂立认为,工信部的政策仅是在入网检测这一环节不要求手机和充电器捆绑,但针对具体的销售,目前尚未出台新的政策来加以引导和制约。因此,手机厂商是否按照“手机不再标配充电器”的模式来销售,决定权在他们手里。而且,目前已经取得入网许可证的标配充电器的手机仍然在生产和销售,这些产品的消化和淡出同样需要周期。除非国家有关部门针对销售环节发布配套政策,即限定在某一时间之后,不再允许手机标配充电器。当然,不排除一些手机厂商出于形象考虑来响应工信部这一旨在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政策,但从新包装的设计到产品推出也需要周期,同时,国内手机厂商众多,如果缺乏明确的政策,仅靠厂商的自觉,转化周期可能会延长。
“手机标配充电器”的销售模式已经实行多年,目前家里有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充电器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消费者手里的废旧充电器,国家需出台相关的回收政策,把废旧充电器交给专业的机构或企业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当然,在手机的配件中,充电器和连接线是单独的两个部分,虽然充电器采用了统一的USB接口,但手机侧的接口仍然有三种,即分为MINI USB、MICRO USB和2.5mm圆柱形接口,这一部分为何没有统一呢?何桂立表示,2006年制定手机标准时,考虑到当时的产业情况,并未对手机的接口进行定义,到2009年修订标准时,对手机侧的端口进行了定义,规定为3种,由手机厂商选择其一。相对于连接线,充电器的污染更严重,因此当务之急是解决充电器的问题。
也有消费者担心,用通用充电器给手机充电是否会有影响。何桂立表示,目前获得入网许可证的通用充电器在安全上是有保障的,不会给手机带来影响,唯一的区别是根据手机电池容量的大小,充电时间有区别。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已是全球的共识。因此,中国首倡的充电器通用化已经逐渐影响到全世界。目前,欧美等地已经开始推行充电器通用化,欧洲的政府部门更进一步提倡手机和充电器分开销售,但目前仍然是鼓励和引导,并未出台强制性的政策。
除了充电器外,电池也是手机的重要配件,在双电双充的条件下,一旦手机丢失,剩下的手机电池也就无法使用了。目前已有厂商推行电池的通用化,即该厂商出售的电池可以安装于该品牌旗下的多款手机。相对于充电器,电池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更严重,因此,电池的通用化也应提上议事日程。
手机是一个充分体现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也是一个更新换代很快的产品,从充电器的通用化和取消捆绑销售,到下一步的电池通用化,以及废旧手机的回收,都是我们在建设低碳社会的道路上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