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Mozilla的移动策略:面临生存危机 欲奋起直追

   时间:2011-12-05 17:45:37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Mozilla基金会CEO加里•考瓦克斯(Gary Kovacs)今年首次参加纽约市马拉松比赛,他穿了一件印有Mozilla旗下浏览器标志的T恤,一路上总能听到观众们兴奋地呼喊:“啊!火狐!”这让他既感到自豪,又有些不安——因为在由谷歌等巨头主宰的智能手机世界里,Mozilla的命运依然是个未知数。他说道:“我开始翻来覆去地思索对策,我们不能成为一家商业味道十足的机构。”

以“促进竞争与创新”为己任

Mozilla诞生于1998年,目的是开发一款定制化的开放式互联网浏览器,以此对抗微软IE浏览器的垄断地位(当时IE占据了90%以上的浏览器市场份额)。而现在,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Mozilla公益基金会旗下的“火狐”开源浏览器,已在全球浏览器市场占据1/4的份额。由火狐率先推出的很多功能,如拦截弹出窗口、病毒防护等等,已经普及开来。Mozilla最初的目标——“促进竞争与创新”,似乎已经得以实现。

Mozilla在桌面浏览器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它却几乎完全错失了当今最大的发展机遇:移动互联网市场。直到现在,Mozilla还没有推出面向iPhone的移动应用。而在Android智能手机上,火狐免费浏览器的下载量也只有540万——与近2亿的在用Android设备总数相比,这实在有些微不足道。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Net Applications的数据显示,Mozilla在移动浏览器市场中所占份额不足1%。该机构市场总监文森特•维萨卡罗(Vincent Vizzaccaro)表示,火狐浏览器现在存在很大劣势:“既然各种浏览器功能都差不多,智能手机用户凭什么非得使用火狐呢?”

面对生存危机,欲在移动领域奋起直追

在桌面电脑上,用户可以随意下载各种软件;但是在移动领域,软件还需跨过手机厂商这道“门槛”。曾任Mozilla CEO、现为董事会成员的约翰•利利(John Lilly)表示:在苹果设备上,火狐浏览器永远无法发挥最佳性能,因为苹果不允许第三方应用执行JavaScript等页面程序代码;谷歌 Android平台比苹果iOS宽松,但是由于谷歌没有及时提供必要的源代码,Mozilla很晚才开始开发面向Android平台的浏览器。

这让Mozilla面临生存危机。考瓦克斯表示,如果不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赢得影响力,Mozilla就会变得无足轻重,并且无法再促进某些重要领域(如隐私与用户操控)的创新。他已经开始设法让Mozilla走出这一困境。一年前,Mozilla的移动团队还是个只有不到20名工程师的小部门;而今年7月,它得到了考瓦克斯的重点扶植,工程师增至250名,并且还在大量招募移动界面设计师与开发人员。该团队专门针对更具规模与开放性的 Android平台开发应用,而今年9月,Mozilla转而采用Java语言。Mozilla计划于明年年初推出新版Android手机应用。 Mozilla的工程主管乔纳森•南丁格尔(Johnathan Nightingale)对新产品充满信心,认为它能让大批用户“不请自来”:“我们所肩负的使命,就是做出这么棒的产品。”瓦克斯表示,Mozilla 正在与手机厂商进行谈判,争取让火狐成为某些手机的默认浏览器,并且有望于2012年2月达成一笔交易。

EFF:移动领域需要Mozilla

电子前沿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简称EFF,是一家关注消费者权益与互联网政策的美国民间组织)等机构表示,移动领域需要Mozilla这样的公司。EFF的技术项目总监彼得•埃克斯利(Peter Eckersley)称,Mozilla的浏览器更易于进行个性化定制,因此更加便于用户控制隐私设置。他表示,iPhone用户只能运行苹果许可的隐私软件,而谷歌的Chrome浏览器对速度的重视大过隐私。考瓦克斯列出了很多Mozilla有望解决的移动互联网问题,包括为电子书建立新标准——这样用户在亚马逊Kindle上购买的小说,也能拿到苹果的iBook平板电脑应用上阅读。

Net Applications市场总监维萨卡罗表示,对于上述问题,消费者或许不像Mozilla那么重视。而Mozilla前CEO利利表示,Mozilla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是苹果、谷歌和微软的桌面与移动浏览器都大有改善,有时还借鉴了火狐。“有时我们一睁眼就会想到:‘啊!我们正在与苹果、谷歌和微软竞争。’”利利如是说,“但是我们为这个世界贡献了很多创意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浏览器。我们得提醒自己,这才是我们想要的。”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