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发改委制定的方案讨论稿显示,发卡行和银联的刷卡手续费都将大幅下调,这恐将引发支付行业“地震”。
据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下调刷卡手续费是一项任务,由发改委牵头制订方案,央行、银监会、商务部相关司局参与制订。四部门在与有关行业协会、银行、银联等机构座谈之后制订了上述方案。10月份,方案讨论稿下发至各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
目前,各银行和中国银联已将意见反馈给发改委。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作为受到新方案冲击最重的两方——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还在“争取”,希望减少“降价”幅度。中国银行业协会以及支付清算协会不久前已将信用卡运营的一份成本测算结果提交至发改委。
“发改委是下了决心的,刷卡手续费必须下降,而且幅度不会小。”上述知情人士说。
套用扣率的“潜规则”
除了商户负担过重,发改委此次“动刀”的另一个动机在于不同行业费率不平等。
按《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126号文)规定,商户的手续费标准按行业不同分成四类,其中扣率最高的为宾馆、餐饮等,发卡行的固定收益为交易金额的1.4%,银联的网络服务费为交易金额的0.2%。第二类为房地产、汽车销售和一般批发类,因交易金额大,为鼓励其用卡交易,扣率为前者的一半,同时单笔封顶。第三类是航空售票、加油和超市类,较前者再减半,但不封顶;最后是公益机构,零扣率。
在这样的分配构成中,发卡行看似拿到了手续费的“最大头”,但由于套用“横行”,发卡行的综合收益率却很低。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存在价格洼地,大量应归为高扣率的商户通过欺骗或者被收单机构“包装”成批发类或公益类商户,坐享低扣率甚至零扣率。数据显示,在2010年总的刷卡金额中,房地产、汽车销售、批发类占比80%,却只负担了全部手续费的17%。
今年年中,京东(微博)商城与支付宝(微博)因费率争执而“分手”,也引发了人们对支付费率的关注。本报记者了解,京东商城交易占比较大的为货到付款,采用某银行的间联POS。为争取京东商城的存款,作为收单行的该银行在给京东商城的扣率政策上“动了脑筋”:单笔金额4500元以下的按超市类,发卡行扣率为0.35%;4500元以上的按批发类,一旦超过4500元,发卡行的手续费就封顶在16元。
除了作为收单机构的银行会出于讨好商户而“互相伤害”,银行委托的各种第三方机构也极大地纵容甚至协助商户套用扣率。以银联控股、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收单机构“银联商务”为例,据业内透露,其为扩大规模也常有类似之举。如帮高扣率商户申请公益类商户的编码(MCC),然后再以月结方式收取一定的 “补分润”。
去年,银联曾组织过一次全行业MCC套用监测,监测结果虽并未对外披露,但据某股份制银行收单业务负责人透露,目前全国200多万商户中,套用MCC的占比超过30%。
发卡行“叫苦”
套用扣率盛行直接拉低了发卡行的综合回佣收益率。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发卡行平均商户回佣为交易金额的0.35%,仅个别银行达到0.4%。
这个收益率勉强能够覆盖成本。由于持卡人刷信用卡时,信用卡中心需要先垫付资金,免息期一般为50天。按目前银行间市场一年期拆借利率3.5%~4%来看,资金的月利率在0.3%左右。再加上运营成本,上述收益率显得捉襟见肘。
但根据发改委讨论稿,原来高收益的餐饮娱乐类商户扣率下调近半,批发公益类则维持现行优惠。意味着发卡行的回佣收益进一步压缩,因此银行业对发改委的方案普遍“反弹”。
“银行不指望商户回佣盈利,但也不能亏损,这是发卡行的普遍共识。”某股份制银行卡中心人士对本报记者称。他认为,如果发改委强推新规,银行势必会通过缩短信用卡免息期、增加年费等将成本转嫁给持卡人,同时限制低回佣商户的刷卡金额。“很可能持卡人刷卡时会遇到因为银行后台不支持而交易失败的情形,这又会导致信用卡市场的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