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谷歌(微博)可以绕过Sarari浏览器的隐私设置,对Mac和iPhone用户的浏览行为进行追踪。这再次表明,网络广告行业亟需在隐私问题上加强自律。倘若一意孤行,不仅会失去用户信任,有朝一日可能还会遭到监管部门的重罚。
这一情况与银行有些相似。监管松懈导致他们肆意妄为,但现在却面临了更严格的监管。如果谷歌和Facebook等企业的行为太过分,最终可能也会因为监管收紧而导致业务受到威胁。
就在上个月,谷歌宣布将把旗下所有服务的用户信息进行整合。这使得用户很难继续保持匿名状态,而谷歌则可以更容易地向他们发放精准广告。
Facebook最近也同意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FTC”)达成协议。该服务以往在默认状态下将用户资料设置为公开,但此后却承诺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控制权。
倘若不多加小心,互联网行业最终将在美国面临何种境况?要了解这一趋势,只要看看欧盟的隐私监管提案即可。欧盟委员会希望阻止企业擅自分享用户信息,除非获得用户明确授权。倘若在美国部署这种规定,可能会对网络广告行业构成伤害。目前的互联网服务在默认状态下通常都会通过cookies追踪用户上网行为,用户必须手动关闭该功能。
已经有一些机构呼吁美国加强隐私监管。FTC曾经呼吁推出一个“请勿追踪”(do not track)系统,保护用户的浏览行为不受追踪。奥巴马政府也计划推出《隐私权利法案》(Privacy Bill of Rights)。美国国会去年更是提交了十余项隐私立法提案。
加强自律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类问题通常源于开发者对待隐私问题时过于傲慢。最近有一家应用开发商被曝获取iPhone用户通讯录信息。苹果上周回应称,将要求应用首先获得用户许可才能收集这类信息。
至少有一款Facebook应用曾经未经许可收集用户信息。这些应用虽然可以借此吸引更多用户,但却会损害Facebook的信誉。
由于规定较少,互联网在隐私问题上似乎仍处于蛮荒时代,并未引起很多企业的重视。如果关闭Gmail账号或Facebook资料的用户太少,那么少数人对隐私问题的抗议便很容易被忽略。
倘若互联网公司不共同加强自律,最终恐怕就只能面临铁腕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