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企业再遭贸易壁垒,只不过这次是以侵犯知识产权的名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日前对三类产品发起“337调查”,以确定是否存在专利侵权行为,包括13家中国公司在内的数十家美国国内外企业涉案。记者采访一些业内企业了解到,由于应诉费用高昂,还可能面临败诉风险,不应诉就等于主动投降,被迫退出美国市场,涉案企业恐怕是凶多吉少。
13家中国企业涉案337调查
所谓“337调查”来源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这个条款提出,在美国企业申诉的前提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可以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做法进行查处。
美国时间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对包括用于激光打印的墨盒及组件,照相手机、平板电脑及其他手持图像捕捉和传输设备,可调节能荧光灯及其产品等三类产品发起337调查。这一调查共涉及50家美国本土及海外企业,苹果公司位列其中,而中国公司达到13家。
337调查作为专门针对知识产权进行的调查,是美国通过特别立法措施设置的典型知识产权壁垒,已经成为美国对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借口,成为我国企业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主要障碍之一。自2002年以来我国连续多年成为337调查的最大目标国和最大受害国。
企业回应:美国公司陷阱
在世界打印行业,珠海有个别名叫“耗材之都”,是全球最大的打印耗材及零配件生产基地。
记者致电珠海一家大型打印机耗材制造厂技术部,其负责人告诉记者,事实上业内在年前就已经获知佳能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申请,指控中国34家公司侵犯其在硒鼓齿轮的知识产权,目的是通过削弱竞争对手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市场。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在珠海有大大小小超过700家打印耗材企业,产值近千亿元,而被佳能公司列入调查申请范围的公司大都在珠海。
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打印机耗材产业发展迅速,其中墨盒产量已经占据了全球总产量的60%,中国墨盒产品有90%出口海外,而其中50%销往美国。
“其实很显然,这是美国公司恶意制造的一个陷阱,应诉的话不仅要花费巨额诉讼费用,还要面临败诉风险,不应诉就等于主动投降,被迫退出美国市场,无论如何涉案企业都会被活生生地拖垮或者元气大伤。”珠海另一家耗材企业黄姓负责人告诉记者。
专家建议:借力行业协会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面对337调查,国内企业恐怕又要“凶多吉少”。“一方面应诉费用非常高,一般需要在美国当地花高额费用请律师和证据收集,此外,上一次美国对国内墨盒发起337调查在2006年,当时行业巨头纳思达集团花巨额费用应诉,最终仍然没能避免被排除出美国市场的命运,身上还背负了高达2000万美元的巨额罚款。”
黄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深谙美国在专利保护方面较为敏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所在公司就逐渐将市场淡化出美国,目前公司只有3%的打印耗材销往美国。
“美国的337调查不仅仅是一种法律诉讼,还被视做一种市场化手段被企业用来进行市场竞争。”中国国际贸易协会理事闵森表示,同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件相比,337调查裁决的力度更大,一旦被裁决,涉案产品将被直接排除出美国市场。针对此次调查,国内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是否应诉,应诉企业可在行业协会指导下做好相应准备。同时建议中国企业应当吸取教训经验,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表示,“337调查发起企业非常容易,不需要太多的证据和太高的成本,美国很多企业发起337调查也是一种威慑或者说是恐吓的意图,对于这种情况,积极应诉有的时候反而有可能会迫使对方撤诉,所以对中国企业来说,尽管面临较高的应诉成本和难度,但不应诉就意味着缴械投降,最好借助企业协会的力量来分摊这部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