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揭电话推销诈骗黑幕:30名话务员照念剧本

   时间:2012-04-15 20:54:51 来源:解放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买电话充值卡送平板电脑?假的!

松江警方近日抓获电话诈骗团伙 30名话务员照“剧本”推销假充值卡

如果有陌生人来电,让你出低价就能得到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那你就要当心了,因为这很可能是有预谋的诈骗犯罪活动。

即便你没有当场动心,但只要犹豫了,默许了,甚至仅仅是想听个究竟,那么你也可能慢慢滑入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日前,松江警方就一举破获了一个专门从事电话销售诈骗的犯罪团伙,30多名涉案嫌疑人被绳之以法。

警方提醒,市民切勿轻信中奖、馈赠等五花八门的陷阱,尤其是要对陌生来电保持足够的警惕,并妥善保管个人信息泄露。同时,警方呼吁社会各界应当联手监管网络信息,挤压此类犯罪的生存空间,杜绝类似案件的重复发生。

1、不堪行骗:话务员向警方揭露骗局

今年1月6日,松江警方接到市民王军(化名)的举报:松江九亭某贸易有限公司以电话推销为幌子,行诈骗钱财之实。

据王军透露,他此前是这家公司的员工,从事话务工作。应聘后王军立即参加了公司的培训,但随着培训越深入,王军越觉得其中有异:这家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完全就是通过电话捏造充值话费送手机的骗局,已致使多人财物受到损失。

深感不安的王军果断选择了离职,随后向警方举报。

按照王军的描述,话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按照部门主管提供的电话名单逐一拨打电话,打通了电话后,照手上那张“话术”剧本,与对方展开对话,以免费赠送对方手机、平板电脑等贵重物品为诱饵,吸引对方购买1000到2000元不等的电话充值卡。一旦对方同意,手机、平板电脑和充值卡将以货到付款的形式快递到客户家中。但实际上,手机、平板电脑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仿制品,充值卡也是无法充值的假卡。

王军的举报究竟是否属实?如果属实,为什么一直没有接到类似的报警?警方对这家贸易公司展开了调查。

2、设计剧本:员工用免费“蛋糕”“开导”客户

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查排摸,警方对这家公司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家贸易公司位于松江九亭一家商厦的4楼,公司上下有30多人的规模,是由王某、谭某和许某合伙出资开办的。其中王、谭二人是夫妻关系,负责掌控全局,许某负责“脚本”设计、培训员工和绩效考核。所有话务员每月底薪1500元,业绩超过7000元就能有1.5%的提成,“业绩”越高,提成比例也越高。

根据警方调查,这家公司的行骗流程如是:每天从网上购买数千条个人信息,分发给各个话务员。话务员拨打电话后,只需按照脚本方案与接听者通话即可。如果对方对免费赠品感兴趣,想要进一步了解,话务员就会告诉对方:按规定,只有购买公司的电话充值卡,成为公司的会员才可以获得免费赠送的资格。如果对方不愿购买,话务员则会依照剧本开导:这些充值卡是全国通用的,三大手机运营商的手机都可以充值,购买了也只不过等于提前支付话费,又可以免费获得一部手机,非常划算。与此同时,话务员还会不停强调,赠送的手机、平板电脑均为正品行货,有质量保证,并承诺7天内可以全额退款等等。

3、整合资源:网购联系方式实施诈骗

警方还发现,这家公司之所以可以轻松行骗,是因为网上大量存在的灰色甚至黑色产业,为其提供了随手可得的行骗资源。而这家公司所做的,是搭建起了一个媒介,把各种资源“整合”在了一起。

诈骗团伙每天以6角钱一条的价格,从网上订购2000到3000条公民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大多是从一些快递公司泄露出来的。快递员送货时出具的签收单上有收货人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收货人,大多爱网购,因而成为这家公司的目标。

比如高仿真山寨机的定制。诈骗团伙免费赠送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都是从网上以300-400元的价格收来的。这些假货一插卡开机就可以看出非常粗糙,有的仅具备电话功能,有的甚至连电话都不能打,但从外包装和机身来看,几可乱真。等到被害人付款之后发现上当,再拨打电话想要退货时,当初信誓旦旦的客服就会撕下伪装,直接挂断电话……

4、现场抓捕:当场抓获30多名话务员

3月21日,警方兵分四路,分别在团伙总部、团伙头目住处、子公司所在地和公司仓库,抓获了全部涉案人员50多名,缴获大量涉案物品。

是日上午,记者受邀跟随其中一路警力直击抓捕现场,走进被该家公司称之为话务中心的一个办公场所,30多名话务员的话音此起彼伏,这些话务员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每个人都有一个拥挤的工位。桌上除了有一个计算器大小的简易电话和一副耳麦外,还有一些写有客户信息便签条。

据警方介绍,因年后部分成员流失,这个诈骗团伙竟高调地在光大会展中心、赶集网等招聘会和招聘网站上“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场。还有一名公司“骨干”眼见业务蒸蒸日上,拉了五六位老员工准备“单飞”。

据嫌犯交代,这家公司以类似方式行骗已有半年多,平均每天能够成功做到20多单,受害人遍及全国各地。截至案发,他们已行骗数百起,涉案金额上百万元。

目前,涉案的30多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侦办此案的警方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案中20多名“话务员”之所以也被刑拘,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发送诈骗短信5000条以上或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以诈骗罪论处,并可认定为刑法第266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些“话务员”拨打诈骗电话的次数都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

◎记者手记

“网络化生存”渐成犯罪土壤

这起案件告破,在揭露诈骗团伙行骗伎俩、提醒市民莫贪小失大的同时,也揭示了骗子们“网络化生存”的根基所在。

从“客源”资料的购买、行骗道具的定制,到假发票的开具……骗子公司的行骗要素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找到渠道。这不仅折射出当今网络的乱象,也引发了人们对一些法律模糊地带的思考。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网络上有一部分人游走于法律边缘的“灰色地带”,有意无意成为了一些犯罪的帮凶。有的“灰色”,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成为了“黑色”。比如,在贩售公民个人信息人人喊打的今天,原本网上公然叫卖的情况已大为好转,但更多的是转入了隐蔽状态,他们开始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共享、贩售各种公民信息。

记者了解到,此类QQ群也是很多私家侦探交流业务的地方。私家侦探,同样也是不被法律允许,却以其他名目公然存在的“灰色”职业。他们的窃听、跟踪、密拍等调查手段,不但侵犯了公民的隐私,也侵犯了司法部门的侦查权。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灰色地带”——在网上输入 “代开发票”,你可以找到220多万个相关结果;输入“定制充值卡”,可以找到247万余个相关结果;而网上大量存在的“技术开锁”,也使窃贼们“自学成才”变得更加容易。

记者从140多万个搜索结果中随意点入一个名为“锁匠用品网”的链接,发现里面不但出售各种开锁工具,还可以函授开锁技术,并承诺包学包会。所谓的函授分为3款,其中最简单的一款名为“民用组合”,只要400元,就可购“单钩利速”一套、“黑金刚”三件套一套、“后调铜磁性”一套、“喀巴极速工具”一套、《开锁大全》一本及开锁光盘一张。

就在一个名为“锡纸开锁技术”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的时候,全国各地警方接报多起利用这一开锁技术入室盗窃的案件。尽管如此,对于“技术开锁”在网上的扩散,却依然没有好的办法规范和限制。

这种状况的存在,已经不是仅靠警方的打击就可以改变的,而是需要立法、执法、行业监管、网络运营商等社会各方面协力同心。如何防止更多的犯罪从网络“灰色地带”孳生,已经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解而又必须解的题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