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对话互联网思想者:互联网的下一个十年

   时间:2012-05-16 19:53:04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整个人类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哪个阶段?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升级的大致方向在哪里?

互联网从来不乏产品形态讨论和商业模式研究,但马化腾在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和知乎网发起的“寻找中国互联网思想者”活动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却是一个考验整个行业甚至人类社会的大诘问。

标准答案自然没有。一个可资参考的思想来自于《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与马化腾的“尖峰对话”。这位互联网思想家对这个终极问题的回答是:

“20 年之后人们使用最多的主要发明、创新、产品现在都还没有出现,所以我们当下不过站在互联网未来旅途的起点。未来的互联网当然会更好,它会充满各种数据,有各种终端把人与网络联系在一起。20年后的互联网不仅遍布我们周围,我们自身还会不断产生数据并在彼此间交换。这意味着我们像生活在空气中那样生活在云中,我们本身也构成了云。到时候不会再有网页或浏览器这样的东西,而是一种全新的视角。”

回答关于未来的问题需要逻辑与想象力,提出关于未来的问题则需要视野与深度。作为改变亿万人生活的互联网领袖,马化腾显然已不再满足于顺势而为带来的极大商业成功,开始探寻这股席卷一切的洪流究竟何去何从。

正如马化腾指出的,以创新者、颠覆者角色出现的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在重塑整个人类社会。当互联网突破作为工具的局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和肌理中,传统工业社会的组织模式、社会结构、意识形态都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不论大公司、小公司还是单独的个人,都深深卷入这场不亚于工业革命的互联网革命。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力量所在,更重要的是,这一切方兴未艾。与此相应的是,马化腾、凯文·凯利实干家与预言家之间的对话也在继续发酵,引领中国互联网的思想家们直面未来。

【互联网不是大电视】

尖峰对话中,凯文· 凯利谈及未来的互联网时举了一个有趣的小例子。他说当互联网电视(web cable)的概念出现时,每个人都以为互联网会是更好的电视机,比如有500 个各种各样的频道,不仅选择众多而且会送到观众眼前,却完全没有料想到会出现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点对点传输(P2P)、用户生成内容(UGC)等真正带有互联网力量的因素。“所以,互联网不是一个更好、更大的电视。”

这个例子极好地描述了互联网变革的脉络和不可预测性。

就像最初想象中的互联网电视频道数目可以从50 个扩充到500个,有人在知乎网上的回答中指出,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即时通讯、视频网站和在线音乐不过相当于超级版本的字典、通讯录、商店、电话、电视和录音机。在这里,互联网发挥的是渠道作用,也像一个转换器,以传统工业社会无法实现的高效率、低成本聚合起大量的内容和资源,将传统行业中的媒体、通讯、商业等产业和要素搬到网上,再将其规模、功能、效率放大很多倍,最后无差别地呈献给所有上网者。

但互联网毕竟不是大电视。除了一对一地完成既有行业和产品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和放大,互联网还进化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真正的互联网电视会具有社交功能、能自动筛选适合不同观众的节目,每个人都是电视网络的传输结点和内容制造者。这些一开始没有想到的新东西,才是互联网真髓,也将彻底颠覆既有电视形态。

从中不难看出,互联网在与传统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有两条可追寻的主线:一方面是“量变”,用网络替代既有渠道、大规模产生新的内容;另一方面是“质变”,也就是用互联网独有的要素——比如凯文·凯利提到的社会化媒体、点对点传播和用户生成内容——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产业的规则、形态和生态。从这里出发,就可以想象某些未来互联网的片段。

比如,马化腾在尖峰对话中设想的未来医学。他指出,传感器可以把各种表明身体状况的数据上传到云端,互联网再从海量数据中找出规律,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身体、健康特征组成社交网络,实现信息互通和感情分享。此外,科技发展还可以精确分析出每个人适合的药物,改变现在因为有10%人群过敏就会使新药不能上市的情况,造福剩余的90%。

【一个拥有群体智慧的生态网络】

除了凯文·凯利与马化腾,还有更多人在思考互联网的本质和未来这一“终极问题”。蘑菇街CEO陈琪在知乎上回答马化腾的提问时,就开篇明义地指出:“之前交通、工业的发展,拓展了人类肌肉的能力;通讯、互联网的发展,将提升人类大脑的能力。目前人类还处于把互联网当一个工具使用的阶段,终局的阶段是人类的意识与某种网络(也可能是互联网)‘有机’整合。”

他认为,互联网迄今从宏观层面解决的两个最大问题就是通讯,以及把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和人类大脑中的知识结构化,用数字形式存储,并支持结构化的检索。所有能大范围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互联网企业都长成参天大树,并且在免费解决者两个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需求加工,从而实现盈利。比如腾讯的QQ是免费的通讯工具,基于这个工具腾讯开发出许多与休闲娱乐相关的营收点;谷歌免费地把信息互联网结构化,再通过匹配广告向广告主收费;Facebook则将人际关系大规模复制到互联网上,靠广告和各种应用分成赚钱。

这些仍是互联网的过去与现在,陈琪眼中的互联网未来发展路径,是从理性的生产工具不断向更感性的生活工具演进。仅靠机器自身的逻辑与算法,互联网很难变得更感性、更会揣摩人的心思。但互联网可以把人类智慧连结起来,成为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描绘的“有心智的机器”。这也与马化腾在《互联网新时代的晨光》一文中提到的“互联网核聚变”有异曲同工之妙。

要搭建这样一个把所有个体力量汇聚成集体认知的“大圈子”,云计算必不可少。就像凯文·凯利所描述的:“我们像生活在空气中那样生活在云中,我们本身也构成了云。”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云”有两层含义。首先,它是巨大的服务器农场。每个人都会拥有连入公共云的私有云,记录着从生到死产生的所有数据,并与各种设备和终端相连。这样的物质云是生态化互联网的物理基础。其次,我们每个人的认知也将连结成巨大的思维云,为强大的计算能力提供无穷尽的计算内容和准则,互联网就能通过分析人类群体智慧获得“生命”。形象地说,就如同陈琪所描述的:“未来,互联网能告诉我们什么电影最好看、哪个地段买房最划算、哪款衣服最流行、哪个餐馆最好吃……所有这些答案,不来自计算机,而来自被连结了的大脑。”

互联网的社区化和生态化所形成的“新生物文明”无疑拥有空前的力量和敏锐度。尽管马化腾担心单节点的故障会导致整个网络的崩溃,凯文·凯利却乐观地认为集合起来的力量更不易被摧毁,就像过去一万年的时间证明了全球文明比单个国家的文明更强大。

最后,无论怎么推测与想象,互联网的演变与发展的大致脉络始终是清楚的:

先把线下实体搬上有终端的网络,再把受限于终端的网络发展成无处不在的云;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先扮演具有放大作用的新渠道,随后内容本身的吸引力开始在互联网中超越渠道,现在个人结点和彼此间的人际关系又开始取代内容的中心作用;随着人的因素和比重的日益增加,互联网逐步演进出拥有群体智慧的生态化形态,从纯粹的使用工具发展为可在智力和感情上帮助人类释放天性的超级载体;而当人与机器的边界日渐模糊,正如凯文·凯利说的:“科技让我们思维更开阔、活动更多元,也让我们变得更人性化。”

可以预见的是,就像蒸汽机、铁路、电网等引发了人类社会的根本变革,互联网必然也会将人类现有的“网状社会”推上全新的高度,并发生催生出许多质变。但从现在的立足点看去,这个未来还只是一个在远处闪烁的光点,互联网究竟能释放多少能量、会怎样彻底改写世界的图谱,始终是难以预测的。最好的心态与姿态,恐怕就是保持敬畏之心,大胆想象小心求证,让未来自由生长。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