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几年的手机市场,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从几家跨国企业的垄断,到群雄并起,再到山寨横行,直到iPhone横空出世,人们开始对手机有了新的认识,而手机也真正的进入了“智能时代”。
在山寨机横行的时代,品牌市场被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厂商占据,中国本土品牌企业的机会并不多;进入iPhone时代,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手机领域的传统强队,由于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准备不足,市场地位已今非昔比。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业内人士一度认为,本土企业在智能手机领域已很难有作为,但最近,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一批互联网企业高调进入智能手机市场,这在业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看好的,也有看衰的。那么,这些互联网企业进入终端市场的成功概率到底有多大,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苹果关闭了许多扇门,却为所有人打开了另一扇门
iPhone一出,手机领域可谓“哀鸿遍野”,除了众多山寨企业之外,Nokia这样的龙头老大也无法幸免,可以说,苹果给智能手机做了重新定义,所有企业都必须按照他的新定义去调整策略,否则很难在市场上生存。
按照苹果的定义,从外观来看,手机长的都差不多,就是大大的触摸屏幕;从内在来看,更简易的人性化操作系统,配以N多这样那样的应用;从功能来看,传统通话功能仍然被保留,这也是iPhone和之前的手机功能上最相似的地方。
在新的定义下,手机市场竞争发生了变化,大家生产的手机看上去都差不多,除了苹果之外,用的大多都是Android操作系统,而各种应用也都来自互联网,一时间,感觉智能手机又进入了同质化竞争阶段,因为大家可创新的点并不多。但也正因为如此,智能手机领域为更多企业提供了机会,继山寨时代之后,手机似乎又成了人人都可涉足的领域:类似的工业设计、开放的操作系统、随时可获得的大量应用。所以说,苹果在关闭了很多扇门的同时也为所有人打开了另一扇门。
为什么是互联网企业?
与前iPhone时代的手机相比,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相对偏“软”,与他的硬件相比,iPhone的IOS操作系统和应用平台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在硬件相对同质化的时代,平台和应用显得更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企业似乎比其他行业的企业更适合进入智能终端领域。
首先,说到平台和应用,互联网企业自然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平台的互联网运营者,同时他们一直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而这也是智能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特色化很难突出的时代,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个性化平台和服务,与其他产品形成个性化差异,例如,阿里云手机、小米手机米聊功能,而未来360也可能打出“安全手机”这张牌。
其次,除了用户体验和个性化以外,在服务方面,互联网企业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云+端”成为发展趋势之一,而如何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运服务平台,是很多终端厂商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他们本身就在运营着一个云平台,而且大多是公有云,他们只需要把自己的互联网服务,延伸至移动互联网就可以了。
再次,互联网企业向来是以模式取胜的,模式创新自然是他们的强项。从小米手机的推广策略来看,互联网企业对互联网可谓了如指掌,对互联网的驾驭也显得驾轻就熟,通过微博等营销手段,用最低的成本,让一个新品牌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得到消费者接受和认可,由此可见,在互联网领域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雷军,绝对是互联网高手,也是互联网营销高手。除了营销模式以外,互联网企业的介入,使得终端市场的商业模式也有被颠覆的可能。很多人认为未来手机的盈利应该集中在内容和服务上,但除了运营商的预存话费换手机之外,我们没有看到终端厂商有什么大的模式创新,但是,互联网企业的进入,很有可能使得这一状况发生转变,如果把部分互联网的运作模式,稍加调整后复制到终端领域,现有的传统商业模式有可能被彻底颠覆。试想一下,未来会不会出现靠服务盈利的终端厂商?会不会真的有免费的手机提供给消费者?我相信,如果互联网企业用互联网的模式做手机,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综上所述,互联网企业进入终端领域,并不是简单的一时兴起,他们的确具有一些传统终端厂商所不具备的优势,而他们的进入,也有可能为终端市场带来一股新鲜空气,让消费者有不同的体验和选择。
互联网企业面前的是蛋糕,或还只是面粉和鸡蛋?
随着市场格局被打破,有些企业丢掉了老大的地位,而互联网企业则感觉遇到了难得的机遇,虽然说互联网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涉足智能终端市场,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想把这块想象中的蛋糕分到手里,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进军手机领域不能与做手机简单的划等号,严格上说,手机已经不是什么技术含量超高的电子产品,只要资金允许,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可以做手机,但要想真正占领手机市场,却并非易事。
首先,虽然手机比之前软了很多,但手机毕竟是软硬一体的产品,而手机自身也有比较严格的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虽然目前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但它毕竟是终端消费品,而不是消耗品。因此,耐用性、稳定性、可靠性仍然是评价手机产品的重要指标,只不过,随着技术进步,大多数产品的这些指标都已经满足要求,因此显得似乎没那么重要。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软件和平台开发自然是其优势之一,但在硬件方面的经验不足,成为互联网企业进军手机领域的一大考验。最近,红极一时的小米手机,频繁爆出质量问题,这就硬件经验不足的集中体现。可以说,终端产品很容易做,但要想真的把它做好,也需要下一番功夫。随着小米手机的累计销量越来越大,其使用时间不断增加,如果质量真的有问题的话,很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段集中爆发,这对一家手机厂商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其次,售后服务是另一大挑战。纵观中国终端电子市场,做终端产品的都是大型企业,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小企业根本没有能力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售后服务体系,而没有售后服务体系的企业很难在终端市场生存。随着手机进入门槛降低,融资有道的互联网企业很容易随便圈些钱去做手机,但是,要想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成本非常高,而服务体系的广度和密度应该与其产品的覆盖率成正比,在企业发展初期,产品覆盖率并不高,完善的售后体系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反过来,不完善的售后体系又会对手机的销售带来不利影响,这个两难的问题摆在了刚进入手机领域的互联网企业面前。当然,售后的问题可能没那么快浮出水面,但随着累计销量的增加,这个问题会更加严峻,售后解决不好,会让产品的质量问题得到放大,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互联网企业若想进入手机市场,还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摆在他们面前的并不是一块现成的,等着大家去分割的蛋糕。在智能手机领域,互联网企业有其自身的优势,具备了一些抢占这一市场的条件,但他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领用自身优势,共同努力,把具备互联网特色的智能手机市场这块蛋糕先做起来,然后才是分蛋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