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如何看待软件设计大赛? 它给了我们了什么?

   时间:2012-08-01 21:38:55 来源:山东大学作者:徐萌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这些年来,我们许多人参与了“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的筹划和管理工作,这也是一个不断学习过程。一个不断在思考和认识“大赛”的过程。我们考虑怎样能使“大赛”办的有活力?怎样组织和安排“大赛”的内容? 使参赛同学有收获。怎样才能让参赛的学校满意?怎样通过“大赛”培养企业需要才人才?让企业满意。怎样才能把“大赛”办出自己的特色?等等…。我们尝试采取了一下做法,也取得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今后努力。

一、“大赛”应该使参赛学生都有收获,虽然是比赛,但更是培训平台。

“大赛”对参赛学生不设门槛,但必须在规定时间完成命题提出的要求,否则学生作品不予受理。评审老师在受理的作品中评奖。

学生报名时,要和同学合作组成一个团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设计题目,在近4个月时间里,去完成设计一件软件作品。

开始时,参赛同学对软件设计的具体步骤做法还不清楚,慢慢通过查资料;和同学商量;请教老师;逐渐搞明白了要求。一步步经历了软件设计的全过程。特别是暑期的两个月,而参赛同学要昼夜奋战进行软件设计,吃了不少苦头,从中也得到了锻炼。

① 参赛同学只要达到命题要求,就可以得到“大赛”组委会颁发的“完成软件设计证书”;

② 如果在软件设计中有自己的一些创新东西,设计作品中有一些特色,将会得到“三等奖”。

③ 再好一些,就进入了一、二等奖的行列,可以参加决赛。决赛中要演示软件作品和答辩,决出一等奖和二等奖。评审时,有评审老师参加,进入决赛团队的学生也可以参加。这过程也是一次学习,既看到自己设计软件的长处,也能发现自己软件的不足。还可以知道别的一些参赛队的一些情况。有那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④ 各个命题组分别决赛,之后决赛队按成绩排出顺序,报到组委会专家组审定。每组可以推荐一个优秀作品参加特等奖的竞争,经过软件演示和答辩,由专家投票评选出一名特等奖。并发给奖金一万元。

⑤ “大赛”结束后,组委会还会编辑印刷两本书,一本是《雏鹰展翅-2011》“大赛”文集,还有一本是优秀论文集《软件设计与实现》。 参赛同学只要认真总结写出好的文章或论文,都有可能被选刊登在上面。

这个比赛给参赛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在这过程中不仅要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和交流,还能培养和同学共事能力,另外还培养了克服困难和吃苦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参赛学生可以按自己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和过去学习情况不一样,强调了我想去学,我愿意去做。虽然很苦很累。

在当学生毕业时,如果去就业,可以向招聘单位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要考研,在进入复试时,可以向导师介绍自己的参赛经历和收获。从过去的情况看,参赛学生在就业和考研比别人都有显著优势。录取率明显提高。

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能站在“齐鲁大学生”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既发现自己优点又看到自己不足。不论获奖还是没有获奖,都会对自己有很大帮助。

二、“大赛”过程改变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培养了信心,从此可能成为一个新起点.

参赛的一些学生,由于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一切都听从老师安排,被动性、记忆性学习。存在“等”和“靠”的毛病,这些东西都影响着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挥。

参加了这个“大赛”,摆脱了原来那种环境,整个参赛中没有了老师安排,一切靠自己。从选题目开始,以后准备过程也都得靠自己。遇到不会的地方,要自己去查资料;设计软件工程中,需要使用的一些工具软件,过去没有学过,就要自己想法去找同学或老师请教;进行软件设计时采用编程语言。这也需要自己去选择。需要一些过去没有学过的知识。也得自己想办法去学习。到底设计的软件怎样才是好?也没有固定的标准(标准答案)。

这个过程就像爬山,爬山的路以前没有,现在要靠自己去找,可以直接朝山顶爬,但是遇到峭壁悬崖爬不上去,就得绕着走,迂回上去。登山的时候需要同伴的帮助,有时需要别人推一把,也有时需要同伴拉一下。这样很陡的山路似乎上不去,结果也上去了。最后登上了顶峰。这时再回头往下看,啊!自己竟然爬的这么高!从山上往下看呈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这种“成功感”,在过去传统教育的情况下,许多学生很难获得,因为考试成绩上不去,可能常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甚至自己对自己的表现也不满意。他们因为参加了“大赛”,这里改变了评价方式,有着使他们成长的土壤和环境。潜能因此有机会得到发挥。设计出了一款很好的软件。从中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有了信心。也看到了希望。这可能成为他生活中的一次转折点。有可能影响到他一生。

这需要学生认真总结,感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这些学生的进步,会带动他们身旁的一些学生,也能影响周围许多同学。学校领导要善于发现这种学生。并帮他们总结出来,并宣传出去。大赛组委会每年都组织的“获奖学生巡回报告团”到各个高校去作报告,宣传“大赛”,也促进了学生做这方面工作。如果我们一届一届把大赛做下去,这种实例越来越多,会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综合上述:

如果能让每个参赛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受益。那么“大赛”值得我们去做。

如果可以使得一些同学因此有了一个新的开始。这将会影响到他一生。那么做这项活动

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如果再深一层看,这活动正在走出一条与许多比赛不同新路,这就更值得我们去总结和进一步探讨。

三、在于“大赛”开创了一种新的比赛管理模式并提供了经验

1,软件设计“大赛”的有它显著的特色

① 把普通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人才,“大赛”加强了培训功能。

许多全国或省市的比赛,要求各个学校派有限人数参加,一般学校先挑选出优秀学生,经过专门的培训(吃小灶)。然后再去参加比赛。这个比赛是在优秀学生中选尖子,每个参赛学校都希望派来参赛的学生,拿到比赛的前几名,为学校争光。这种比赛突出了选拔功能。

而我们组织的这个“大赛”不是这样,它对参赛者不设门槛,也不限人数(参赛队数)在校大学生都可以报名,目标是把普通的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人才。比赛突出培训功能,虽然也在选拔,但放在次要位置。我们说学生完成软件设计就是胜利者,获奖学生是幸运者。

“大赛”不但注意培训参赛学生,每年暑期还组织“青年教师培训班”,培训高校的指导老师。由于软件技术发展太快,不断涌现一些新技术。企业在一些方面要比高校更敏感。新技术往往先掌握在软件企业那里。所以我们邀请企业的一些专家来培训青年教师,针对“大赛”题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对老师先进行培训。这样做受到学校的欢迎。企业也希望通过这样做,让青年教师以后可以为软件企业培养出企业需要学生。另外企业也在尽一份社会责任。

② “大赛”是开放式管理,强调交流,

这个大赛比赛过程是开放性的,不像其他一些比赛那样,在比赛时,把参赛学生封闭起来,等完成作品并上交之后,才解除封闭。

“大赛”在比赛期间是开放的。在比赛的各个环节上,都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同学和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同学和企业家交流;不同学校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A.每届“大赛”开始,就请上届获奖学生组成“获奖学生巡回报告团”,到参赛高校去和那里同学交流。向同学们演示参赛获奖作品,谈自己参赛体会。激发同学们的参赛激情。

B.报名参赛后,“大赛”组委会组织命题老师利用网站上的专栏和QQ群等手段,和参赛学生交流。回答同学的疑问,引导他们进入课题。

C.在暑期放假期间,“大赛”组委会安排命题老师、企业家、专家、教授和参赛学生对话。以及不同学校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D.评审阶段,除评审老师评审学生作品外,还组织参赛学生进行互评。评审后要求写出评审意见。决赛时,参加决赛学生都可以参加评审现场,也可以提出问题。达到相互观摩和学习。

③ “大赛”强调总结,培养悟性。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A.“大赛”要求作品上交同时,要完成技术文档、管理文档和作品演示视频资料等。如果这些资料不齐全,则评审老师将拒绝受理参赛作品。这些要求都促使学生在设计同时,要及时总结。

B.“大赛”结束后,还编辑“大赛文集”和“优秀论文集”。要求学生在总结基础上写出文章及论文,优秀文章和论文将汇集成册。这既是本届“大赛”的总结,又是下一届“大赛”的参考资料。以前几届“大赛”这样做,都受到学生和学校的欢迎,取得很好效果。

④“大赛”设立综合奖,要为“大赛”作出贡献的企业、学校、老师、学生颁奖。

每年的颁奖典礼大会上,综合奖获奖者和“大赛”一、二、三等奖获奖学生同时领奖。在每个奖项的颁奖词中讲述他们得奖的原因和事迹,号召大家像他们学习。综合奖有:

A. 支持教育奉献奖,这是奖励给企业的奖项,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对“大赛”非常重要,企业不但可以为“大赛”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可以协助“大赛’可以按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这个奖项表彰那些做的特别好的企业。

B. 团体组织优秀奖,奖给组织学生参赛有突出成绩的学校。学校要为参赛学生做许多组织和后勤工作,如:配备实验室、选派指导教师等等。这些工作做好了,对学生参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给这些优秀的学校颁奖,也是号召更多的学校向他们学习。

C. 突出贡献奖,这奖励是奖给优秀命题老师。所以叫“突出贡献奖”是对这项奖项的重视。命题老师在大赛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这个奖项肯定他们的成绩,让更多命题老师向他们学习。起到“大赛”旗手的作用。

D. 优秀指导老师奖,这是奖给各个参赛学校的老师。学生参赛需要一个领路人,这就是指导老师。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老师一句话,一个提示,会让学生从迷惘中走出来,获得极大的力量,过去许多优秀指导教师给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表彰目的是让更多的老师向他们学习。

E. 优秀志愿者奖,志愿者是大赛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承担了大赛许多工作,所有“大赛”的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这里有老师、学生、企业界人士、等等。他们有个共性的东西,就是爱心和责任心。每年我们都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通过他们对所有志愿者表示感激和敬意!

2,“大赛”整合了政府、企业、学校、专家、老师、学生的力量。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出了任何一方单独做,做不好或完成不了的事情。

A, “大赛”强调是一项公益性活动,把大家对教育的关心、对人才建设的重视、对学生的爱心汇集起来

“大赛”的组委会和命题老师是“大赛”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工作人员中没有一个专职人员都是志愿者。许多高校老师和学生作为志愿者承担了“大赛”的大量工作。虽然他们劳动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但是他们参与“大赛”不是为了经济收入,而是觉得在这里可以得到锻炼,增加了人际交往空间和拓展人脉关系。他们看重能在这里学到了许多东西。让自己能随“大赛”发展而受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得到其他人的帮助。

“大赛”组委会的负责人,关心和理解他们的愿望,并尽可能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机会。组委会像个大家庭,每个成员在这里工作感到温暖和快乐。

几年来,“大赛”聚集了一支专家队伍,他们是“大赛”的命题老师。这里有名牌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教授,也有一般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以及软件企业的技术人员。他们共同特点是思想睿智、是软件某方面的专家,能把当前软件开发关注的一些问题,提炼成命题。引导同学去接触和学习。这些是任何一所高校做不到的。这些命题就是指挥棒,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习新技术。每年“大赛”都更新一部分命题,一些优秀的命题进一步优化,继续使用。

“大赛”整合了社会智力资源,既使学生得到校外老师、专家的指导。又给这些优秀的命题老师提供了成长的舞台。

B, “大赛”把为企业培养、选拔需要人才工作,作为“大赛”的工作内容。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学毕业生是软件企业人才的主要来源,现在虽然高校毕业生很多,但能干活的确不多,即使一些名牌学校毕业生来到企业,常常出现眼高手低不能适应企业要求。而经过“大赛”锻炼出来的学生,他们了解企业要求,又有软件开发经历,所以这些学生很受到企业欢迎。

企业看到了在这里可以找到企业需要的人才,“大赛”成为企业和高校联系的桥梁。人才来源的渠道,许多企业愿意与“大赛”长期合作。

所以企业关心“大赛”不仅为“大赛”提供资金资助,而且在“大赛”的命题、以及在培训、辅导、以及评审等各个环节中,都有企业人员参与。企业从中发现人才,也提升他们企业在高校中的知名度。

企业的认可与支持,使“大赛”呈现良性发展的机制。一方面企业可以得到需要人

才,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就业有了保障。使更多的学生意愿参加“大赛”,这样“大赛”就有了生命力。

C, “大赛”得到政府等多个部门支持和参与。

“大赛”主的办单位是政府。有山东省科协、山东省教育厅、济南市科协、济南市经信委、济南市商业局、齐鲁软件园等。这些单位都意识到,今天国家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关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正成为各级政府重点考虑的大事。支持“大赛”、帮助解决困难,让“大赛”向正确方向发展,也是他们责任。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国家需要人才,大家能够携起手来,不分省级单位或市级单位,没有行政化管理的一些条框约束。大家一起共同把“大赛”的事情做好。

“大赛”在办一项公益事业。在这方面虽然已经运作了9年,但许多事情处理方式尚需要探讨。办公益事业大家都没有经验,一些相关法律和章程尚待完善。如何做好“大赛”与教育改革接轨?如何处理好政府、专家、企业家、老师、学生各个方面的关系?如何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等等…。

今后在组织“大赛”中,还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但在社会各方面支持下,“大赛”在石冰教授、刘方爱教授等专家率领下,各个学院老师支持帮助下,政府和企业的关注领导下,会继续走下去,路会越走越宽!事会越办越好!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