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去年,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以8000万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创办的初创公司Hunch卖给了eBay。而在这次交易的前几年,他还将自己创办的另一家初创公司SiteAdvisor以接近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McAfee公司。
克里斯-迪克森(腾讯科技配图)
目前,他正在eBay上班,平时也投资了很多初创型的公司。
昨天,迪克森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名为《那些年的收购让我学到的一些东西》。这篇文章阐述了迪克森在14个方面所学到的经验教训,对那些勤勉的创业者来说会非常有帮助。
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业界有一句老话,初创公司应该等人上门购买,而不是主动出售。很显然,初创公司需要对投资人具备吸引力,并能带来长远利益。但是,特别是对于产品和科技收购而言,重要的是去吸引收购方关键决策者的注意力。有时,这个人可能负责企业发展规划,有时是产品或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有时还可能是首席级别的高管。
——不要借助银行家,除非你的公司已经处于发展后期,你需要按照数倍于利润或收入的价格出售公司。我见过许多收购因为银行家的缘故而失败,因为他们要么对于收购条款过于激进,要么使初创公司和收购方的关系弄得很僵。
——在进行第一次会面时,仔细评估潜在的收购方。尽可能的去了解收购方对各种业务感兴趣的优先次序,特别是知道哪些方向与你的公司是相关的。与了解你业务的相关人士进行会谈。咨询行业分析师、投资者等人的意见。如果收购方是上市公司,那么华尔街分析师的报告可能会非常有用。
——同关键人士发展关系,比如说企业发展规划负责人、管理层、产品和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同这些人越早建立关系越有利。
——不要自作聪明。向媒体透露一些小道消息、给收购方制造一种非常抢手的错觉,等等,通常来说都不是一个好办法。除此之外,如果让人在道德上开始质疑你的公司,那将招致人们的憎恨。
——同员工沟通需要非常谨慎。如果完全对员工讲实话,那么很可能会将消息泄露给媒体,从而激怒收购方。除此之外,一些上市公司会非常固执,认为只有在达成交易或即将达成交易的时候才能让员工知道。员工通常会察觉到公司发生了一些事情,如果你被迫需要向他们扯谎的话,你会表现得非常尴尬。我目前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理解收购的过程,并清楚每一个里程碑事件意味着什么。在财务方面,收购需要花费很长的世界,需要进行多次会谈,做出非常困难的决定。没有经验的创业者往往会对一些进展不错的会谈表现得异常兴奋。
——趁热打铁。在财务方面,你需要表现得乐观。等上6个月才出现突破性进展,可能会提高你的忍耐力,但收购方的兴趣可能就会大减。
——在收购价格的谈判上有两种方式:早点锚定,或者等到你对报价有了强烈兴趣的时候再出牌。很明显,如果有多家公司愿意收购,那么你最有可能获得合适的报价。
——交易结构:市值表(cap tab——e)是你和股东之间达成的协议,比如说会包含这么一句话:“如果公司被收购了,按此表将资金分配给创始人、员工和投资者。”收购方在谈判时会要求你修改该表,这种愿望会越来越强烈。比如说1)为了挽留关键员工而不过早兑现承诺,2)将营收的更大一部分支付给员工或创始人。有些时候,收购方还会跟重要员工达成一项私下协议,从而诱使他们抛弃其他的员工和投资人。至于说道德和信誉,所有的各方都需要遵守,包括收购者、创始人、员工和投资者。
——调查收购方的信誉,特别是在提出意向书和交易结束这段时间内的表现。你可以去咨询一些权威的人士:投资者、其他被收购过的初创公司、或者是初创公司律师事务所。尤其是在收购方具有绝对的谈判优势,并且让你举棋不定的时候,你更应该这么做。有些时候,收购方会像风险投资人对待投资条款那样仔细查看你的意向书,如果没有大的问题,他们一般会对你表示尊敬。不过,有些收购方只是把这当成了免费收集商业情报的手段。
——一些同收购报价无关的条款可能会导致失败。近期最明显的就是“知识产权补偿金”。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简而言之,为了避免以后出现专利流氓对收购方不依不饶的要求赔偿,收购方希望在专利索赔的时候可以从投资人那里获得一些弥补。这一条款对机构投资人和大多数独立投资人来说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你需要明白哪些是可能导致交易失败的条款,并聘请有经验的初创公司律师事务所来帮助你。
——忽视一些愤世嫉俗的博客内容,他们往往会说“收购是为了获得人才”。只有经历过收购过程的人才会明白,收购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对各方都有利的,甚至包括初创公司的用户。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收购更应该被视为一种合作行为,在交易完成后,这种合作还应该长时间的进行下去。除了你在收购合同中包含的条款,你的职业信誉将同公司收购后的命运息息相关。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如果你希望你公司存活的更久一点,你只需要融到更多的钱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