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的贸易大国,美国频繁找中国企业的茬儿,针对中国企业设置的反倾销、反补贴、特保等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又开始热衷于“再工业化”,对中国企业的“找茬”又更多向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碳排放等隐性措施发展。如今新一轮美国总统大选在即,自然又会拿中国说事儿。
10月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公布的一份报告认为,美国应该以怀疑的目光审查中国电信公司在美电信市场的持续渗透,不管是政府还是私营部门,都不应该和华为、中兴合作。不难看出,在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方面,这一次,美国感到贸易保护主义“工具箱”不够用,于是借助于曾经用过的冷战思维,直接对中国发难,甚至连“隐性”都省了。
众所周知,华为和中兴在“做大”方面已经被全世界公认,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不过,如果没有在美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华为还是中兴,都很难称之为 “做强”。遗憾的是,由于美国方面不断设置障碍,迄今为止,华为和中兴都还没有机会在美国市场上放开手脚真正表现一番。
山姆大叔又一次出手“封杀”华为和中兴,意欲何在?上述报告认为,美政府应避免使用这两家公司设备,美国企业也应寻找可替代供应商。难道今天的华为和中兴已经强大到让美国惧怕?事实肯定不是这样。
应当看到,尽管华为和中兴的业务近些年发展很快,但与美国的同行业企业相比,都处于提升竞争优势过程中,并不能称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不过,美国看重的是动态发展。也许华为和中兴今天不足以构成竞争优势,但并不代表未来就不会超越。与其等这两家通讯设备制造商“做强”后再封杀,不如现在就阻挡于美国市场之外。
从表面上看,美国将冷战思维植入贸易保护主义的理由冠冕堂皇。以安全为由,似乎合理。不过,华为方面表示,“我们相信我们一直只是被深深地误解。”中兴方面则表示,“对于这个结果,我们并不意外。”现在看来,美国此番却傲慢得很,对华为和中兴的解释不屑一顾,甚至连“反驳”的语言都没有发出。因此,现在看来,美国的出发点就是要阻挡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国会对华为和中兴的“定调”很无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冷战思维与贸易保护主义的联姻产物。
近些年来,美国口头上倡导贸易自由化,但尽是让其他国家贸易自由化,而自己却经常搞贸易保护主义。通过这次对华为和中兴的“封杀”不难看出,山姆大叔总喜欢选择性失明。反过来看,中国对美国的通讯设备制造商给予的待遇十分符合自由贸易,并没有过多设置障碍。事实上,近些年来,苹果、摩托罗拉、IBM、微软等美国IT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开放。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面对走向国际市场中遇到的种种障碍,我们要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但一定要做好相关调研工作,将各种可能出现的障碍估计充分,提早做好相关预案。事实上,对于包括通讯设备领域在内的中国制造业走向国际来说,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与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均是重要环节,两者缺一不可。面对美国的冷战思维与贸易保护主义间的联姻,我们不能仅仅看到某一桩交易的成与败,得与失,而是要考虑大思路,谋划大手笔,寻求大突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被动走向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