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美国为何发难中兴华为”特别论坛在京举办

   时间:2012-10-16 16:06:05 来源:中华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众多学者、IT界资深人士均十分关注中国企业华为、中兴遭美国国会封杀一事。10月15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CCF YOCSEF特别论坛“美国为何发难中兴华为”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特邀三位知名专家,中国计算所研究员倪光南、博客网创始人方兴东、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潘柱廷分别作了演讲,北航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副院长胡春明、CCF YOCSEF创始人杜子德等参与了本次论坛的讨论。

倪光南:我们应该保障信息主权

倪光南院士指出,美国的的贸易保护非常厉害。因为华为牵扯到了核心技术,美国一定会另眼相待。华为、中兴已经不需要钱的支持,最主要的是市场。网络的基础设施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我们应该掌握信息安全的“主权”。我们的信息安全就是要可控,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问题对有关部门是帮助,帮助他们下定决心来支持我们中国的企业。

方兴东:思科华为十年之战—开放创新 vs. 封闭守成

针对此次美国国会封杀华为中兴事件,方兴东表示,美国会封杀华为是利益之争,这次事件是10年前的思科起诉华为的一个延续,10年前思科以知识产权问题发动了第一场战争,反而助力了华为的开放化和国际化,思科也没有以产品的开放性来公平竞争,而是以政治手段来完成他的目的,他们利用政府来阻挠华为的收购。

方兴东展示了多方面的数据对比,华为的10年的增长数据,从07年92亿美金到现在323亿美金,一直保持高度的增长。思科的收入这几年是保持,09年大幅度下滑,现在是保持微弱的增长。

方兴东提出,为什么思科会这么害怕华为,因为思科想要维持高额利润。思科在美国市场收入占60%,华为在中国市场收入是只有30%,在国外的收入是70%,经过10年前的一战,使得华为更加全球化。如果在美国的垄断地位被摧毁,对于思科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对于此次华为被思科以政治手段发起“封杀”,方兴东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思科是硅谷象征性的公司,创新曾经是他们崛起的要素,现在美国不得不依靠冷战来应对,这也是衰落的标志,说明思科已经开始丧失硅谷精神和互联网精神。而中国的高科技一定要发展起来,我们学美国好的方面,但是不学不好的方面,但是当我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我们也要从容的面对。我相信华为会以开放的心态来迎接这样的挑战。

潘柱廷:生态争夺中没有纯粹的技术和市场

潘柱廷表示,从旁观角度来看,希望技术回归技术,市场回归市场。当我们置身其中,建议对Cisco等企业进行反制性调查。其实这是一个生态的博弈,而不是企业跟企业,是两个生态环境的斗争,博弈和合作。

潘柱廷详细地解读了《由中国电信公司华为和中兴通讯所带来的美国国家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他指出,美国的机构和企业不了解中国的环境,或者说它故意不去了解,只用美国的体系来对比。对美国来说,是美国全球化其他国家,但现在美国应该习惯于某些领域“被环球化”。现在轮到华为和中兴去冲击信息领域。

对于我们今天的论坛,潘柱廷的态度很明确,思科和中兴、华为PK,我们是支持的,包括企业自身的竞争,并不排除还要有实力。对抗须有实力,合作依赖价值。

杜子德:中国政府要保护自己的优质企业

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认为,加入WTO以来,中国的企业受到了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美国国会和中国企业之间,是一种利益之争。他们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来调查别国的公司,如果我们也像美国那样做,利用怀疑的态度来阻挠对方,打价格战,那会怎么样?美国的开放是有选择的,中国这30年来市场的开放太大了,但政府对中国优质企业的保护力度不够。我们也应该像美国一样拿出一个报告来证明,我们封杀google、face book等等是因为他们威胁了我们的信息安全。作为中国计算机学会,我们要表明我们的态度。

其他与会嘉宾也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王涛认为,华为是我们国内非常著名的企业,当我们国家的技术发展了,我们的产品做的更好了,当我们的市场走向国际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美国、欧盟对我们指手划脚,美国崇尚自由贸易,应该平等,它自己说平等,他们却没有平等的对待我们中国的产品,甚至提出各种言论。他们背后还是有很强的美国政府和利益做撑腰。它想维护美国的市场和利益,从而对中国的产品建立一个封锁线。我们希望IT界真正把我们的产品做好,确实没有可挑的,而且价格优惠,他们通过各种方法都无法阻挠,产品就一定会走向世界。

陈佳认为,美国已经开始重视中国的产业,不光是因为我们是制造大国,我们真的掌握一些技术,所以像美国这样的大国忌讳你。这是一个很积极的信号,我们在外面和美国站在一起并不差,包括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我们来讲都是自信心的提升。

与会代表:从个人角度说,我认为这是一个产业生态的竞争。从过去的全球化领域来说,我们在把握核心竞争力上要向他学习。中国的用户很多,但是中国的不是世界的,世界的才是世界。通信业已经到达了天花板,就要找新的突发点,华为非常清醒,这也是华为竭力想做国际化的原因,站在这个角度我们要支持华为,但是国际化要用更宽阔的胸怀和更加对称的态度来了解。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