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名为《用爱点亮希望》的微公益支教视频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该视频仅一天时间就在新浪微博上转发传播了近两万次。最近“温岭幼师以虐童取乐”的新闻被传播的铺天盖地,有专家从心里学角度指出,教师仅有一本有形证书是远远不够的,内心还要有一本无形的“证书”,即对生命的尊重和爱。而支教哥的视频则与虐童视频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不仅引发了社会对 “支教”这一草根奉献群体的关注,也引出了网友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讨论。
“剧中的小雨真可怜,跟奶奶相依为命的她,能否也有一个健康的童年?”
“跟剧中一样,我国很多偏远山区,大批的留守儿童只能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而存在自闭等问题。”
……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来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我国留守儿童高达2300万,它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同时,留守儿童中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占到了17.5%,害怕和陌生人接触的占40%,认为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占11.9%。这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们呼吁更多的“支教哥”用爱为孩子们点亮希望,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微公益的事业中,实现双赢。
近两年,微公益逐渐成为网络公益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公益已不再是富人的专利,这也象征着中国民间公益行业的一种自觉与觉醒。同时,微博信息开放化的环境,和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为公益事业提供了适宜生存的土壤,也注定了这股“微”字头的民间公益力量,将成为时代的选择。
顾名思义,微公益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虽然普通人没有亿万的身价、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其从事公益事业,微公益给一般草根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将人们的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投身到微公益的事业中去,汇聚更大的力量。
例如在“微公益*爱心助学”微群中,加多宝集团组织的“一堂课”支教的公益活动就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响应。在加多宝的带动下,参与微博活动的网民便成了践行公益的主体。而强调“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开始”的万网微公益,则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投资拍摄了上文所描述的“支教哥”视频,呼吁更多的网友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注,从而通过点滴之善,形成更好的社会影响,最终实现一系列的正面连锁反应。
总而言之,常见的企业公益行为已经逐步走向社会公益,而社会公益也已经渐渐深入民心。在这些优秀企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网民成为了参与微公益活动的主体。当微公益成为人人都能参与的活动时,“留守儿童”、“失独老人”等问题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改善,这也必将成为未来的公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