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注意到这样一条消息:原赶集网副总裁叶兵已出任58同城副总裁,将主管营销运营业务。如今,国内分类信息网站正处在前路模糊一片的尴尬处境中。作为身处第一梯队的58同城,在新鲜血液注入和不断尝试新路后,崛起的机率又有多大?
今年以来,58同城频陷各种负面传闻。3月,有市场消息称58同城资金链吃紧,与代理商矛盾激化。8月时,该公司证实商务发展中心副总裁许元鸿将离职。同月,还有媒体报道称,58同城团购全国团队已开始裁员,其团购负责人、副总裁徐贵鹏也准备离职。还有消息称,58同城去年一年开销高达1.3亿美元,收入则仅为4000万美元。
这些消息反映了一个事实,即从2005年成立到如今已长达7年的时间里,58同城仍未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只要查阅一下此前关于这间公司的消息就可看到,其中很多均于"尝试"二字有关,而这也成为了早已计划赴美上市的58同城的最大障碍。去年6月时,58同城首位CFO周浩上任,当时一度传出该公司将在当月底登陆纳斯达克的消息。如今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已过,仍然不见58同城上市。倒是上面所述的种种负责消息,成了其仍不够上市资格的证明。
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认为,分类信息行业2011年和当前面临三大困难:一是广告费用大,三家分类网站分别请了重量级的代言人,开始大规模启动线下的传统媒体广告,并且同时大幅提高了在线市场的广告投放;二是运营成本高,大规模的人员成本和运营成本是行业不可以忽略的事实;三是收入的增幅并没有跟上前面两点所提到的投入。从2011年走入2012年,整个分类行业遇到了阶段性困难。
因此,58同城必须做出改变,才不会重蹈团购网站的覆辙。按58同城CEO姚劲波的思路,在开通手机、票务等各分类版块的在线交易功能后,58同城也从一个分类信息平台变成一个C2C交易平台。这样,原先每日千万级别的流量将转化成可观的成交额。
58同城的电商化已经进入了实践阶段。9月初时,58同城北京站的二手手机板块实现在线支付交易。交易中支付环节引入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58同城负责物流。这一模式可能还将推广到其他品类。
有分析认为,如果转型电商平台成功,58同城的盈利模式增加了一种,即类C2C的收取交易佣金模式。"这种模式的变现潜力将非常强大"。
但电商这条路会让58同城的业绩亮丽起来吗?至少现在还不会。在姚劲波看来,这种转型"难度很大",58同城也做好了两年内不考虑对在线交易收取佣金的准备。并且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电商价格战频频引发恶性竞争,融资也变得愈加困难,掀起了电商企业的裁员潮和高层离职潮。而这一切还并未结束,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庞敏丽预计,今年下半年,电商企业还会迎来新一轮的裁员潮、倒闭潮,行业面临重组,市场格局也将重新洗牌。初试电商的58同城前路满布荆棘。有报道称,姚劲波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对58同城向电商平台转型的说法予以了否认。他称,58的定位仍是"生活服务平台"而非"电商"。
看来,58同城仍要花很长时间来找到自己。
其实,58同城目前的窘境,也可看作是迫于投资方压力所致。从58同城的几轮融资看,其融资额已超过1亿美元。投资者为尽快获得利益,会推动58同城上市,但从其目前的定位等来说却十分困难,再加上上述58同城烧钱的速度,压力让58同城已无暇顾及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如何盈利成了头等大事,据说,58同城副总裁许元鸿离职,就与公司IPO进程遇阻有关。
此外,盲目与对手叫板,或许也是58同城的一个大错误。去年春节期间,58同城的竞争对手赶集网在多条渠道密集播放广告,让分类信息网站首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随后58同城迅速跟进,在宣传上可谓"不计成本"(有媒体这样评价),去年4月开始,无论是在北京的公交地铁,还是在电视节目中都响起了明星杨幂对58同城的呼唤声。
对此姚劲波曾说,"我们从没想过,去做拍一段广告在电视里播这么离谱的事情。但即便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我们也会跟着一起错下去,因为我们不想出现任何因为我们没看到、而让对方超越我们的情况,不会给竞争对手任何机会。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但他无意中也透露"当时也无法证明那个钱该不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