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微软Cloud OS:打造云端新势力

   时间:2012-12-18 13:47:54 来源:《中国信息周刊》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云服务、随时在线的移动设备与大数据接踵而来的新IT环境下,操作系统复兴浪潮势不可挡。微软面向中国市场在北京发布了新一代Windows Server的2012版本,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版本产品被誉为微软云操作系统的里程碑。对此,微软公司副总裁及服务器和管理全球营销主管Michael Park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新计算时代的拐点。移动化、社交化、大数据正在深刻改变着每个企业和个人,以C/S架构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早已不堪重负。包括政府、制造、物流、广告、医疗、科研在内的多个行业,呼唤着满足全球用户普遍需求、面向现代化数据中心、适应现代化应用场景的云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2,正是应云而生。”

来自业界的评价则认为,在Windows Server2012发布之后,微软已经完成了其在云计算时代的操作系统布局,为微软在云计算时代的再次领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Windows Server 2012加上Windows Azure,再加上能够统一调度管理前两者的SystemCenter所构成的微软云操作系统,可以有力地帮助用户池化IT资源,变革数据中心,突破数据中心规模疆界,在私有云、托管云和公有云,线上线下自由迁移,灵活管理,从而支撑现代应用,支撑海量计算。而按照微软公司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总裁SatyaNadella的说法,“在云服务、随时在线的移动设备与大数据接踵而来的新IT环境下,操作系统复兴浪潮势不可挡。而微软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以及云服务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最广泛的使用基础。凭借这一独特优势,建立在Windows Server 2012和Azure基础上的微软云操作系统CloudOS能够帮助客户打造横跨各种平台的数据中心。”

新产品、新平台

从微软发布的产品手册上,我们可以看到Windows Server 2012重新定义了云操作系统概念,首次采用面向海量计算和存储资源、虚拟机和应用程序的云设计理念,能够帮助用户构建跨越私有云、托管云和公有云的现代化IT架构,轻松支持数以十亿计的、互联互通的各种设备,同时实现对大数据的洞察,让用户能够提供永不间断的企业级服务。

在技术层面上同样实现了飞跃。记者了解到,Windows Server 2012带来了逾200项创新的功能,包括高级存储、网络、虚拟化与自动化功能等,从而使客户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数据中心与应用程序在速度、规模与功能上的提升。这一基于云而优化的服务器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在数据中心、云端和混合环境中构建和部署应用程序与网站所需的灵活性。

在虚拟化和云平台层面,强劲的虚拟化引擎Hyper-V 3.0的每个虚拟机,都能支持64个虚拟CPU、1TB虚拟内存和64TB虚拟磁盘,每个群集最大支持8000个虚拟机,让高负载关键业务进入云计算平台成为可能。同时,通过虚拟机复制及无需共享存储的虚拟,在线迁移技术实现了更好的容灾及灵活性,并让应用在私有云和公有云间灵活部署及动态迁移,还可让本地数据备份到公有云。

在应用支持层面,通过一套统一的工具和框架让开发人员跨越数据中心和云端,构建对称式或混合式应用程序,并为开放式标准、开源应用程序,以及各种不同的开发语言提供更好的支持。对于IT专业人员而言,Windows Server 2012创立了全新的,兼顾灵活和高效的现代化工作模式,例如:通过Direct Access特性,让每个员工都能安全便捷地在任何地点访问企业内部资源;通过增强的RemoteFX特性,让每个用户都能随时、随地在任意设备上,获得一致的使用体验;通过快速的虚拟桌面部署和精简配置,实现更简易的维护。

这也使得Cloud OS与传统的Windows或者Linux这种部署在某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不同:传统操作系统一般是一个应用对一个服务器,或者一个应用对多服务器,范围比较小,更多的是在线下操作的业务环境。而云操作系统能够跟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中心中所有的计算资源,包括存储、服务器、网络等打交道,能够把这些应用拓展到在线操作环境,真正支持大数据。换句话说,传统操作系统运行于一台服务器,而云操作系统是数据中心级甚至是跨多个数据中心。

显然,前端技术上的革新将为后端应用上的便捷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前,在云计算的概念下,数据中心的效率一直是让企业CIO头疼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引入Windows Server 2012,情况则将会发生改变。

作为面向跨数据中心管理而设计的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2在可管理性、可用性和存储层面,同样提供了非凡特性。Windows Server 2012的用户,可以在一个操作界面对多台服务器进行集中管理,通过增强的Powershell命令集更可对各种管理任务实现自动化,并简化负载的部署工作,提高管理效率;通过虚拟化与存储保存技术,多样化的存储选择可以帮助用户获得更高的性能,更优化的可用性,并能提升存储资源的利用率。当然,以上并不是凭空之说,事实上在Windows Server 2012正式发布之前,一些微软的Windows Server产品老用户就已经开始了试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企业者说

“在中国,已有10余家客户领略到其超卓体验,如跨越线上线下、异构环境和数据中心的限制,通过共同的虚拟化平台、管理平台、开发平台和数据平台,实现生产力的根本提升。”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战略部总经理谢恩伟在发布会上说。记者了解到,通过参与微软Windows Server 2012快速部署项目,已有包括青岛海关、中国电信、中国石油、锦江国际、广西慧云等十余家处于不同“云化”阶段的中国用户,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这一产品的诸多益处。

青岛海关正处于从传统IT架构向云架构演进的典型进程之中,其面临的瓶颈有:海量数据下发和上传导致网络和服务器资源浪费,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无法充分发挥虚拟化模版部署带来的效益;大量的运维、管理和灾备压力。通过部署Windows Server 2012,青岛海关得以从容面对业务的发展和变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保障了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青岛海关动态数据仓库云架构师任林表示,“通过将操作系统升级到微软Windows Server 2012,使我们可以充分整合青岛海关现有的服务器,最新的Hyper-V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以构建统一的资源池,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通过使用Hyper-V虚拟化复制功能,让我们可以对虚拟化平台上的应用实施业务连续性保护和灾备管理,有效避免了因设备故障所带来的海关业务中断风险,让海关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可以更加从容的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业务需求”。

而作为拥有全球最大固定电话网络运营商,中国电信正致力于从传统业务拓展为亚太领域的云服务基础提供者。通过部署Windows Server 2012,中国电信成功建立了运营商级别的可信赖的云计算服务,不仅构建了开放、灵活、安全、标准的云环境,还与企业现有的计算平台无缝集成,在交付传统云服务的同时提供增值服务。

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总经理谢朝阳博士在会上发表演讲,对Windows Server 2012的发布表示祝贺,并实时演示了基于WS2012的中国电信天翼云计算服务,展示了利用中国电信云计算平台利用WS2012向企业用户提供的云计算应用场景。国内知名IDC企业极速云主机(www.vipiis.com)在今年九月份应邀参加微软Windows Server 2012发布会,了解到最新操作系统自带的IIS8版本可以实现指导化主机环境配置,大幅提升了IDC和企业网管的效率,据“极速云主机”技术人员透漏,IIS8的程序池有很大改进,不会因为单个站点影响到整个IIS服务器。

同行的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产品研发总裁广小明先生在接受记者现场采访时表示,“中国电信成功推出了运营商级别的可信赖的天翼云计算服务,微软是中国电信的战略合作伙伴,为中国电信云计算布局提供了解决方案支持。通过虚拟化技术、Web站点和租户自服务门户,扩大了IT服务的容量,提升了托管环境的扩展性与弹性,提高了客户服务的快速性和敏捷性。”

此外,中国石油也是此次“快速部署”的试点企业之一,由于拥有规模庞大而成熟的IT基础架构,其办公管理系统响应企业百万以上用户多个业务领域的办公需求。通过部署Windows Server 2012,中国石油办公管理系统成功构建了具备更高效率和投资回报率的现代化私有云架构,实现了资源池化和白服务门户、弹性的存储与容灾、基于用量的灵活计费,并至少节约了上百万美元的IT投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信息技术专家曾萍表示,“在微软中国云计算创新中心技术顾问团队的积极帮助下,利用微软的Windows Server 2012,我们成功架构起了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等应用场景,现在我们的业务工作人员可以更为轻松地申请到所需的计算资源,降低了IT部门的管理任务量,节省了采购和维护的成本,这是对我们的IT基础架构的一次成功的优化。”

更多的国内用户将如何应用到Windows Server 2012?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华为和升腾两家公司开始针对Windows Server 2012的全新发布,提供相应更为本地化的解决方案。此外,Windows Server 2012一如既往地赢得了众多业界伙伴的鼎力支持,包括英特尔、思科、惠普、戴尔、华为、IBM、NetApp、升腾资讯等在内的领先企业,均已推出针对Windows Server 2012全新技术特性,进行优化的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