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携号转网2013年将扩大试验范围 垄断或被打破

   时间:2013-01-01 11:38:01 来源:中国广播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广网北京1月1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所谓携号转网是指同一个手机号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营商,由此可见,携号转网是促进各家电信运营商竞争的有效手段。这项政策自2010年11月开始在天津、海南两地展开试点。此前电信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两地已有约7万用户实现转网。

但2012年下半年,携号转网的进程大幅放缓,而且携号转网手续办起来也很复杂。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透露,明年将适时扩大手机携号转网的试验范围。

"携号转网"?这个词或许对很多消费者来说都显得很陌生,事实上,携号转网政策自2010年11月已经开始在天津、海南两地展开试点。最近,工信部部长苗圩终于对"携号转网"勾勒出了最新蓝图,在2013年工作中,将加强和改进电信市场监管,推动出台新版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建立健全新业务管理制度。

苗圩:适时扩大号码携带试验的范围,调整网间结算的政策,强化电信市场竞争秩序和服务质量的监管。

以携号转网很成功的美国为例,美国是2003年开始大规模普及的,为了吸引客户,美国各大手机运营商纷纷推出了各种促销套餐,新用户不但可以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到合约机,还可以享受各家公司提供的话费返还等优惠。因此,就运营商而言,携号转网将使得他们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运营商的关系中注入更多市场化因素,但在这场博弈中,消费者无疑还是最大的受益者。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老百姓有了一个自己的手机号码,希望能够依靠或者寻找自己喜欢的运营商,所以整体来说这是个好的事情。

不过,这项政策在中国尽管已经试点了两年多时间,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试点的天津和海南两地不少消费者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项政策。

记者:您知道咱天津这两年有一个携号转网的业务吗?

天津消费者:不知道。

天津消费者:不知道,不清楚。

天津消费者:不清楚,不好意思啊。

工信部部长苗圩此前接受中国之声独家专访时坦陈:

苗圩:通过这两年多的试验的情况来看,申请的客户有20万7千户,但是真正成功的实现了携号转网的只有5万9千户,还有大约四分之三的人还没有成功。

在苗圩眼中,现在两地试点情况并不十分理想的原因,或许与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苗圩:更多的是由于竞争,几大运营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自由的选择,比如说他有一些话费的优惠,你要转网了以后这个优惠就不能再做了,比如说用户有一些定制,可能不同公司是不同的定制,但是转网了以后可能这个定制就不能保证了。

三大运营商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携号转网究竟动了谁的奶酪?艾瑞咨询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师王颖分析,其实技术上并不存在难度。

从用户基数上来看,截至10月底,中国移动手机用户总数为将近7.035亿,中国联通为将近2.33亿,中国电信为将近1.56亿户。从3G网络体验上来说,无疑联通最有优势、其次是电信,而移动却因为承接了我国自主研发的TD技术,在3G的赛场上总也无法追赶上其他另两家运营商,如果一旦开始携号转网,这意味着它的大部分用户将可能被联通和电信所蚕食,因此,主观上,它就成了携号转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阻力。

王颖:之前还未到3G时代的时候,移动的优势是很大的,大部分用户都是移动的号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网络需求更多,就觉得移动的网络优势不明显,所以在网络的选择和之前的号码选择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平衡。

按照天津颁布的《号码携带业务须知》,申请人申请时需向要转网的运营商出示机主有效身份证件。申请时还需携带申请号码携带业务的号码的SIM/USIM卡,服务人员当场进行拨打验证。而在营业厅提出申请后,需要获得原运营商的确认,才能正式携转到下一家运营商的网络。不过,原运营商的确认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记者:现在还能办是吧?

联通营业厅客服:能办,就带身份证就行。

记者:现在办的人多吗?

联通营业厅客服:办的不是特别多,成功率不是很高。假如你是移动转联通的话移动可能不放你走,因为你毕竟是移动的资源客户,这个业务还是测试的阶段。

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陈畅认为,如果明年或稍晚些4G牌照发放下来,这将弥补一部分中国移动的网络损失,那时可能正是携号转网普及的有利时刻。

陈畅:移动说你不能又让我承担TD的责任,又剥夺我资源的权利,那你要给我一个时间,所以他现在显然是想等到自己的4G上来之后,自己的服务比较好了之后再进行全面的这种放开。

想要获得良好的服务和较低的价格唯有竞争,竞争就体现在有选择权。携号转网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和将要推进的决心,其实质是垄断与反垄断的博弈。在手机普及率如此之高的今天,能否给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几大运营商和行业主管部门都将面对挑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