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一份意外泄露的中移动内部PPT不仅搅皱了通信和互联网行业的一池春水,也搅乱了相关公司的心。
PPT外泄曝光中移动意图
根据这份PPT内容,近期,中国移动总部数据部召集了互联网基地、国际公司、移动研究院等相关部门,召开飞信业务重构专题会议。会议承认,过去的一年是OTT业务快速发展的一年,全球运营商都受到一定的冲击。
会议的结论是,飞信作为目前中国移动用户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产品,在产品形态上也和OTT业务有很大相似之处,应该借飞信重构,把飞信演进成未来融合通信产品的核心,用来正面还击微信。
此外,根据该PPT,飞信可能由一家支撑方变为多家支撑方。
对于这份被泄露的PPT,中移动内部似乎也正在商讨对策,记者3月22日多次致电中移动新闻发言人,电话均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通信观察家项立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移动重构飞信用以对抗微信的可能性很大。
中移动内部PPT指出,2012年KIK类OTT业务已经分流全球电信运营商近140亿美金利润,以韩国SKT为例,其短信业务量已从每月106亿条下降到30亿条。同时,在运营商提供的流量管道服务中,80%-85%属于互联网业务,电信运营商正面临被管道化、收入降低、流量价值下降等三大问题。
“现在面对微信这么大的冲击,中移动想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是很正常的事情。”项立刚表示,客观来说飞信的表现也不错。
数据显示,2012年飞信活跃用户数9932万,同比增长15.4%,最高同时在线用户达到531万,同比增长78%。并且,飞信每月还为其他基地业务引入近2000万的用户消费。
然而,这样的成绩与竞争对手的发展速度相比还是显出了巨大的差距。后来者居上的微信2012年用户数翻了一倍,达到3亿。
体制或成掣肘
项立刚表示,“微信推出后,中移动也做过飞聊这样的产品,飞聊在飞信的基础上,可以实现跨平台免费短信发送,但是中移动并没有下功夫推”。
2012年微信费用投入超过30亿(运营费用达8亿),而飞聊不到500万,不足其1%。投入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项立刚认为,“投入不足有多方面原因,中移动飞信业务的主管者投入资金多了或少了,都怕别人说”。
同样,在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看来,中移动的体制问题或许是其与微信一较高下的最大掣肘。
从该PPT的内容看,中移动至少想出来三招对付微信:对飞信、飞聊产品进行产品形态上的整合,演进为未来的融合通信产品;跟移动的其他产品功能结合,充分和手机联系人、拨号盘等终端能力结合,尽快实现全量用户默认开通飞信;飞信重构要充分结合定制终端预制、流量打包优惠等手段,快速发展用户。
姜奇平认为,这是战术,但如果战略体制层面的问题不解决,再好的战术也无法施展。
他向记者表示,中移动和腾讯在微信这个领域竞争,将主要依靠市场竞争力。不过,“从以往飞信最初的情况看,不是很乐观。包括运营商推出的很多面向市场的服务,与互联网企业相比往往都有很大的差距。”
“微信这样的产品,高收益的同时也有高风险,如何与中移动稳定保持增值的资本体制吻合,是对中移动制度创新能力和转型能力的一个考验。”姜奇平认为,中移动还需调节好体制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据该PPT,中移动重构飞信的方向是将飞信和飞聊合并,重构升级为未来的融合通信产品。该项目将招标新的厂商,项目招标后,飞信可能由一家支撑方变为多家支撑方,跨厂家的统筹管理工作也将成为中移动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