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章来自“中国移动研究院”博客
最近,关于运营商即将向微信收费的问题闹的沸沸扬扬,工信部部长,中移动的前任董事长王建宙,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腾讯总裁刘炽平以及业界的各个知名评论员都加入论战,一时间辩声四起,热闹非凡。
从本质上来说,微信的“信令风暴”这个问题挑战的是运营商的经营网络模式,运营商向微信收费有10000个理由,同样也有10000个理由不会向微信收费。尽管工信部已经表态,但是舆论领袖和业界精英还是都各抒己见,各大媒体到处转载,微博上风起云涌,一时间舆论一边倒,运营商备受指责,真的让人无法捉摸。
一个发生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收费与否的事件,为什么造成这么大的风波?微信收费,你究竟挑战了什么?如果细细深究起来,抛开具体的技术内涵,事情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一、现有模式对传统模式的冲击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到来,催生了微信等一系列的社交通信类的软件,通过数据流量进行移动通信交互,因此完全“跨越”了运营商的短信这一业务的使用。同时,微信开发的语音对讲功能,也冲击了运营商的语音业务,给运营商的盈利和维护带来巨大挑战。可以预见的是,运营商的短信业务将渐渐被微信等移动互联网的通信工具吞噬,而语音,也很有可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式。
在通信互联网时代,运营商辛辛苦苦运营了十几年的移动通信网络,花掉了数以千亿计的资金和上百万的优秀工程师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却是被互联网企业的OTT无情的骑在头上,渐渐沦为管道,自然是压力巨大。而微信作为OTT的杰出代表,对运营商搭建的传统电信维护和收费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冲击。
其实,从现在的反应来看,运营商是相当包容的。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移动运营商对OTT模式一直怀着非常包容和理解的态度。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曾明确表态,“OTT是一种技术进步,不可阻挡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也进一步表示,“运营商是不反对OTT业务的。老百姓喜欢,包括我们自己都喜欢,为什么要去反对呢?”。实际上,除了这次的微信“信令风暴”事件,运营商对微信等业务跟自有业务一直是同等对待,没有任何的打压和监管。
然而这次的闹的沸沸扬扬的微信的信令造成的冲击的问题,是OTT模式跨越运营商“红线”的一种表现。目前微信最大的问题在于设计产品环节,比如类似微信这样“永远在线”的应用,会不断向运营商网络发出“心跳”,这些“心跳”本身没有任何流量,但是会占用运营商的信令通道,如果“心跳”过快过多,就会导致运营商的网络出现问题,甚至瘫痪。换句话说,目前微信占用运营商资源过多,但却没有带来与之匹配的流量收入,同时还有可能把网络搞瘫痪。这或许才是引发运营商向腾讯表达不满的一个直接原因。
而且在2012年日本也曾经出现过此类的问题造成的“信令风暴”引起网络崩溃的前车之鉴。运营商希望能够和腾讯坐下来谈一下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是非常正当和必要的。
二、行业话务权争夺
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次的微信收费之争,本质的内容是运营商对于“管道”被过分践踏的无奈反击,也是以腾讯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企业企图摆脱底层束缚,争做行业大佬的意图体现。在我看来,微信收费与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双方都在抢夺行业的话语权。争吵的波澜越大,说明双方或者某一方需求突破的意图更大。
如果微信不收费,相当于行业默许了腾讯这种践踏运营商“红线”的行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腾讯之后平步青云,业务可以毫无保留的凌驾在运营商之上,而各类其他的即时通信类软件会纷纷毫无顾忌的使用运营商的网络资源。不管什么垃圾应用,垃圾流量都可以在运营商的网络上运行。如果运营商稍有不满的话,那就有微信不收费作为“前科”,运营商还将进一步的丧失话语权。
如果微信收费,说明运营商对于管道的绝对管控权还是无法撼动的。运营商可以借助对管道的安全监控,流量管理等,充分监控和介入互联网企业的流量走向中。虽然这样的结果对互联网企业影响不大,但是在流量管道这块的话语权缺失,将让他们在下一步的增值服务和应用突围方面面临运营商的牵制。
在国外,打官司判决有个“首案参考”的机制,在一个没有明显判决指向的情况下,如果之前有相似的案件宣判的话,后续类似的案件将参考这个案件的判决结果。所以在美国,三星跟苹果的侵权诉讼案争夺的那么激烈,背后有谷歌的角力,谷歌为了维护自己阵营,以免出现阵营里面存在接连被起诉的风险而下大力气争夺主动权导致官司备受关注。所以说,这个已经演变成OTT阵营跟运营商阵营真刀真枪的“第一战”,谁胜谁负,将进一步改变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格局。
基于此,工信部的对于“可能收费”的表态是旨在维持现有的通信行业秩序,肯定运营商的管道话语权。
三、谁在推波助澜?
在双方都没有协商出一个都可接受的解决方式情况下,事情似乎发展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度。工信部作为行业的权威监管机构,苗部长公开表示,“工信部已经要求运营商提交相应的解决方案,监管部门总体上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之后出现的舆论的一边倒情况,着实让人担心。
运营商最为被动,中国移动成了出气筒。中国移动除了最早之前一次提及“可能收费”之外,再也没有主动提过对OTT业务收费的事情。同时,在中国移动和工信部领导的讲话中,都再三强调过与OTT的共赢合作。就算是从工信部和中国移动的官方表态中,收费的对象也都是面向腾讯收费,根本没有提面向客户收费。结果现在随便翻个微博和论坛一看,都对中国移动口诛笔伐,骂声一片。
无法否认的是,涉及收费会影响到用户的利益,对待这点应该相当慎重。因此一直以来的口径都是“可能收费”“向腾讯收费”,运营商表现出的态度也是极其克制,官方表态没有强硬言辞。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似乎也是冷静对待,只是不断的“顺应民意”,表示不会收费。但是舆论造成的压力却是一直在推波助澜,难以控制。
先是微博流传出“在工信部,运营商的双重压力下,小马哥最终没有顶住,微信收费将于7月1日开始,收费标准:信息5分/条,语音1毛/条”的微博消息,一时间客户群起激昂,各种专家揭竿而起,纷纷指责工信部和运营商乱收费。接着一些所谓的专家开始现身各大媒体,纷纷以“重复收费”“行业垄断”谴责中国移动的霸王条款。然后在各大知名门户上挂出了专业和意见领袖的帖子,并公开展示投票性质的讨论。现在有出现了很多类比国外运营商的“不收费实践”,说要跟国际接轨,收费了就是脱离世界人民群众。
所有的这种舆论内容,有的是谣言,有的是不懂技术的“砖家”的主观臆断,还有的压根就是强盗逻辑。就算是微信收费,是因为产品设计的问题造成的运营商的资源紧张和运维压力增大,要交钱的也是产品方,相当于是产品方过分使用了运营商的资源,至于产品方是不是向客户收费,那就是产品方的决策了,为什么都扯到运营商的头上。这个相当于公路上的出租车都跑去占应急车道,造成拥堵,为了治理这种情况,高速公路收了拥堵费,结果出租车把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难道你要怪高速公路吗?
“信息5分/条,语音1毛/条”,不知道是谁编出来这种一种不靠谱的收费方法,所谓的信息和语音都是数据流量,已经在数据流量中都已经收取过的费用,现在对微信进行管制的是对于信令资源的占用,跟数据流浪收费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还有一些“重复收费”的指责,也是没有搞清楚微信的“信令风暴”的风险就主观臆断。国外运营商的不收费实践更是不靠谱。国外有跟微信机制相同的软件吗?各国网络结构和规模有不同之处,这种信令风暴造成的影响情况国外运营商可能都没有见识过,有可比性吗?就算是有某国存在不收费的情况,也可能是跟用户量和用户规模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比如之前,微信没有高度膨胀的时候,没有危及运营商的信令资源的时候就没有收费吗?那就代表以后都不收费吗?
最为搞笑的就是“在工信部,运营商的双重压力下,小马哥最终没有顶住”,其他的就不多说了,谁在推波助澜可想而知了。
四、运营商和行业秩序很危险
从现在事情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待整个微信收费事件,运营商面临着非常危险的处境。
从一开始到现在,运营商一直保持着非常克制和积极解决问题的姿态,但是发展到现在舆论的一边倒的形式,太让人寒心了。特别是在昨日博鳌亚洲论坛还展开一项针对3000多人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8%的人投票支持“只要不向消费者收费就行,支持运营商向腾讯收费”;71%的人反对收费,他们认为“就算微信对消费者免费也不应该向腾讯收费”;最后,19%的人认为“只要我自己不出钱,收不收钱跟我没关系”。
如果说群众的眼光有可能被舆论所左右的话,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高端人士,反对收费的人占到了71%,特别是“就算微信对消费者免费也不应该向腾讯收费”这种没有一点逻辑的论调,是在让人心寒。
不得不说的是,运营商的舆论公关能力在处理整个事情上存在严重的问题,单一的靠诚恳的态度和积极的姿态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不排除有很多问题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或者公司散布的谣言和论调所掩盖了。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味的妥协已经根本无法扭转形势了,必须拿起正当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了。
如果在舆论的攻击下,运营商退缩了,工信部退缩了,那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从长远来看,根本不在于运营商的生死存亡,而是在于整个行业秩序和国家的信息安全。这个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运营商丧失了管道的绝对控制权,看着互联网企业在管道上为所欲为而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维护。往近了说,“信令风暴”如果继续,造成的其他用户的无法通话和接续的责任还由运营商来背黑锅吗?到那个时候,你打不了电话的时候,纷纷投诉,得知是客户当初自己的纵容造成的时候,你又作何感想。“管道”的维护压力巨大,各类新业务的膨胀增长带来的维护压力与日俱增,还面临着利润的继续下降,这些基础的通信设施还有人来维护吗?最后损失的还是客户。
从长远来看,未来,互联网企业占山为王了,运营商彻底没落了,这些管道上内容的监管和信息安全问题谁来发现和解决?就算退一步来说,互联网企业直接把运营商的管道资源接管了,自己来维护和经营,这些用户能感觉他们就比现在的运营商做的好吗? 运营商在很大的程度上,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同时还兼顾着信息安全和社会责任的功能,面对用户的误解和一些不实言论的攻击,他们也很辛苦。如果整个行业秩序颠覆了,那造成了无法控制的局面,受伤的还是用户本身。
五、这是一次革命,如何应对
OTT这个问题,全球运营商都不可回避这个问题,而且根本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管控和避免。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国内运营商,无论是上面的管理决策层还是下面的实施层员工,都是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并寻求跟互联网企业的共赢。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微信极具膨胀的业务发展,对信令信道造成的滥用的情况,运营商不可能找到互联网企业商讨解决之道和探讨收费可能性的。因为这种信令滥用确实对其他用户的正当通信服务造成了损害,运营商必须要挺起胸膛去协调和解决这个问题。
不管互联网企业配合不配合,或者不排除有一些人散布不实言论混淆视听,给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是运营商必须在这条坚持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不能妥协和退缩。很多人强调要用技术的问题解决问题,这点很正确,但是当前的情况下,如果是连技术上的定位都不能勇敢的提出来,向社会公开,向用户公开的话,而是被迫去妥协和认栽的话,实在不是一个大企业所为。
面对复杂的网络架构,运营商能够解决困难,优化网络质量;面对复杂的业务规范套餐,运营商也能够规划和完善,优化资费调整;面对再困难的投诉,运营商也能够安抚用户,给用户妥善解决。但是这些东西都是跟设备、规则和用户打交道,运营商处理起来都没问题。但是跟互联网企业、跟公关公司、跟媒体打交道,跟这些企图开展革命的企业打交道,运营商确实还需要经验,需要技巧,需要艺术。
运营商需要从整个行业和产业链条关键角色的角度进行思考,可以尝试开展广泛的媒体公关和舆论宣传,避免出现一边倒的各种不利言论;密切听从工信部等的指示和要求,明确对外的口径,开诚布公,面向媒体和行业人士需求解决方案,开展舆论侵害造成的补救工作;从自己力所能及的角度出发,评估对于业务的冲击,跟互联网企业一起寻求一个最能解决问题的方式。用户关注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如果能够完成技术攻关,积极解决这个问题,以“用户免费使用微信”作为结果,就能够重新取得用户的支持。
现在的情况对于运营商来说,就如同革命来临前的黑夜一样,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如果能够在革命中掌握主动权,正确的引导这场革命风暴,对于运营商来说,就是一场宝贵的财富。否则运营商的生存环境将更加艰难,更难以逆转形式。
对于运营商来说,此刻的心情可以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来形容,在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时候,不能忽略舆论导向,这个也是更加“自由开放“的移动互联网一部分。在此祝愿运营商们能够和平度过危机,给用户呈现更为精彩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