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打车软件成为创业者和资金瞄准的新领域,短时间内涌现出嘀嘀打车、摇摇招车、快的打车、打车小秘、易打车等数十款软件。据媒体报道,嘀嘀打车获得过腾讯1000万美元投资;摇摇招车获得过红杉数百万美元投资;快的打车获得了阿里巴巴数百万元融资;易到用车累计获得2500万美元的融资……
超过100万辆出租车的 “空驶时间”,成为打车软件正在挖掘的金矿,但这也造就了一个“监管难题”。
在资金疯狂涌向这一创业热点的同时,来自政府监管部门的声音却造就了这个行业“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监管部门主要对乘客使用手机叫车软件预约出租汽车过程中,私下与出租汽车驾驶员预约加价的行为不予认可。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虽然各地监管部门不断喊话,但打车软件迎合了市场刚性需求,行业前景依旧值得看好。
打车软件刚需旺盛
拥堵的城市交通使越来越多的人面临“打车难”的困扰。社科院发布的2012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显示,53.77%的人打车需要等10分钟以上,这一现象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尤为突出。
根据易到用车副总裁杨芸提供的调研数据,目前国内出租车的空驶率达到40%左右。这就造成在高峰时段乘客打不到车,而闲时出租车司机又拉不到客。
有出租车司机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出租车平均每天在路上跑400公里,其中有八分之一的时间是空驶,打车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此外,高峰时期接一些愿意“加价”的乘客,也可以提高收入。
由于迎合了出租车、乘客买卖双方的刚性需求,打车软件实现了迅速扩张。快的打车COO赵冬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旗下的打车软件已经实现覆盖50万普通用户和10万出租车司机,并且覆盖了全国11个主要城市。其中,3月以来新增的城市就有7、8个,足见其扩张之快。
据统计,嘀嘀打车、摇摇招车等主流打车软件的装机量也超过了40万。
据悉,目前打车软件主要的推广重点是出租车司机群体。在一些城市出租车司机休息、聚集的地方,这些打车的推广员会使用各种手段将司机纳入已方阵营。他们帮助司机们下载软件、讲解使用方法,并赠送手机支架、专属名片、挂饰等礼品。
为了迅速扩张,一些打车软件甚至免费送手机、平板电脑给司机,或是按月发放补贴,如果司机能推荐乘客下载软件,还将获得额外奖励,这些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此前,一张在微博上广为流传的照片显示,一个上海出租车司机车内拥有4个移动终端,共计装有十几个叫车应用,车内拥有无线Wifi环境,以及一个扩音器。司机表示,装了这些设备后日增收入150元,节约油费50元,获各种应用终端奖励月均2000元。
目前,打车软件主要适应于苹果、安卓两大智能应用平台。用户下载、安装后,软件会自动进行位置定位。用户进入主界面后,输入出发地、目的地和用车时间后,再确认下单。
随后,这些信息会发送到使用软件的出租车司机的手机客户端中。附近司机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接收这些订单信息,如果认为合适再接单,随后司机和乘客将在约好的出发地会合。
监管部门并不待见
事实上,不少打车软件都有“加价”功能。例如,某打车软件给出的“加价”选项分别是5元、10元和20元。
简单地说,打车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智能化排队”,解决打车难的问题,同时也帮助出租车司机降低空车率、并且能够提高他们的收入。
虽然消费者和司机都乐于安装这些新奇的软件,但政府监管部门对此却并不乐见。
此前,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对外表示,乘客使用手机软件预约出租汽车服务,创新了出租汽车预约服务方式,在行业内值得借鉴,并将制定相关措施予以规范。但对乘客使用手机叫车软件预约出租汽车过程中,私下与出租汽车驾驶员预约加价的行为不予认可。
4月17日,武汉市交通局客管处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出租车企业对使用加价打车软件的驾驶员进行监管,督促他们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
近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客运交通管理局发布了 《关于加强手机召车软件监管的通知》。《通知》要求,各企业“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驾驶员队伍,对已经安装手机召车软件的驾驶员必须责令卸载,不得继续使用。如果有继续安装使用的,将按不诚信经营记入驾驶员档案,并列入量化考评。”
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日前表示,将尽快推出规范出租行业电召服务有关实施办法,对发现存在严重扰序的公司将清除。电召公司不得为非运营车辆提供电召服务,不得进行私自抬价、恶性竞争等扰序行为。
对此,《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各地紧急叫停召车软件的做法,体现了以“禁”为主的管理,相对“简单粗暴”。不仅有惰政之嫌,更容易使得这个有着很大市场需求的新服务被迫转入“地下”,给未来增添更高的治理成本。
业内看好行业前景
虽然各地监管部门不断喊话,但这些声音却显得 “雷声大雨点小”。5月25日,“嘀嘀打车”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称,目前除深圳外,该公司未接到其他地方主管部门的叫停信息。
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国内主要城市中,只有深圳一市明确规定禁止出租车司机安装打车软件,地方政府在这一领域的监管将很难见效。
“手机是私人物品,个人隐私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地方监管部门不可能去一个个查司机的手机,更不可能去删除消费者手机里的软件,而这一块市场又有巨大的刚性需求,所以我们对未来非常乐观。”该业内人士说。
虽然受到资本和市场的热捧,但打车软件还是受到多方质疑。
有观点认为,打车软件的泛滥,会使得“黑的”更加猖獗,不仅加大了主管部门的监管难度,也可能使消费者落入陷阱。
对此,赵冬表示,打车软件通过加强自律完全可以规避这一风险。例如,快的打车在审核出租车司机身份时,采用严格的录入程序,司机需要提供本身真实身份信息,并将驾使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等证件拍照上传,此外公司还有专人对司机进行电话信息核实。
也有观点认为,大量打车软件的出现,会给出租车司机“挑活”接客的选择权,从而使得普通消费者更加难以打到车。
赵冬告诉记者,在非出行高峰时段,消费者没有必要加价打车,因为路上的空车很多。一般需要加价的,都是在拥堵路段的高峰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路面之所以没有空车,是因为很多司机都会避开堵车路段、绕道行驶。通过加价叫车,消费者是将本来不在这一路段的出租车召来,因此并不存在“不公平”以及“被抢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