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全局化部署,腾讯各产品线的借势之功力,此刻再度发扬光大。
这几天,微信公众账号的很多认证用户都受到了“认证”之苦,原因是微信公号的名称与认证的微博名称不符,需要重新认证。
比如,“深夜谈吃”的公号必须得有一个“深夜谈吃”的微博,相对应才行。如果对应是运营者自己的个人微博,就需要重新认证。
不少微信公号大V只能再次注册微博,而这时,在新浪微博上注册同名的微博,就算注册了,再接口到微信公号平台上认证也非常慢,困难重重,但在腾讯微博上重复同样的动作就会快捷有效得多。
利用微信公号的火,强推自己的腾讯微博?微信公号+腾讯微博,这似乎已经变成一个任何人一眼即知的游戏了。
腾讯历来擅长借力,一个QQ,让腾讯有了“百战不殆”的独家武器,再推出任何产品,借力QQ,必能走到行业前三。现在,微信的3亿多用户也成了腾讯再度掘金的矿源。
一家企业的不同产品之前互相借力,本来正常,但腾讯因其QQ、微信都为太过于强大,所以容易招人诟病。
不过这次的认证小风波仍在用户允许的范围之内,毕竟没有完全关闭新浪微博接口。
腾讯产品线之广,导致它必然成为“全民公敌”。
抛开这个已经被人质疑多年的“公敌”语境,嬛嬛姐更想探讨的是腾讯在微博上发力所带来的变化、对新浪对决的差异化以及社交媒体的掘金前景。
始于Twitter,升于用户
最早去腾讯微博,完全是工作需要。因为只有在腾讯微博上才能看到马化腾、张小龙以及互联网资深分析师洪波的言论。
但等我去了腾讯微博之后才发现,虽然晚于新浪微博推出的时间,但腾讯微博在产品设计上有其独特之处,也有很多完全不同的体验。
举例来说,腾讯微博很早就有“去年今日”这个小链接,“今天说两句,明年再来看”。如果你去年的同一天发了一条原创微博,腾讯在自动在主页面右侧显示出来。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一功能时,瞬间就有了微博纵深感。不仅个人生活、感悟会有“历史记录”跳出来,甚至科技行业的变化也能一目了然。有一次,我正准备写一家手机企业,一下子看到去年同一天写的就是这家公司的产品。
实现“去年今日”并不难,其实就是个简单的数据抓取,但重要的是,能想到用户的体验和感觉,这一点正是腾讯微博的核心竞争力。我看到很多腾讯微博的大V用户偶尔会转一下自己去年发的微博,在对比一下今天的现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深化。
另外腾讯微博很早就推出了微频道,科技、财经、教育……想了解某个领域,就进入一个微频道,当天的大事都一清二楚。微频道以瀑布流的方式呈现,利于阅读。当然这其中更重要的还是数据抓取能力。比如,对于核心用户的专业微博,后台在判定几个关键词后,会立刻把这条微博推送进微频道。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保证了腾讯微博汇聚信息的速度。
无论是新浪还是腾讯微博,都脱胎于Twitter,两家也在比着往前走。但在产品细节设计上,腾讯微博的体验更呈现了贴心之感,掌握信息也会快捷方便。
现在,腾讯微博的数据挖掘能力,的确在产品设计中提升了用户体验,也实现了与新浪微博的差异化竞争。
腾讯VS新浪:战略剪刀差
前不久,腾讯微博再度升级。这次改版涉及微圈、微热点、微频道、微博管家这四个功能,既有新上线的微圈、微博管家,也有进化中的微热点、微频道。但总体来说,这次升级的核心词就是“大数据挖掘”。
微圈是通过对用户关系数据和兴趣数据的分析、挖掘来实现好友自动分组的功能;微热点则是依托后台数据与语义分析技术,将用户的微博内容与当前热点事件做即时匹配,动态生成的热点事件全脉络发展页面。微频道和微博管家也有类似的技术运用。
基于QQ的原因,过去业界一直认为,新浪微博媒体属性强,腾讯微博社交属性强。但这次腾讯微博的微热点和微频道,更多显示出腾讯微博的另一个诉求:资讯化与媒体化。
从微博用户的体验上看,当下微博已经起来越取代新闻门户了,很多人不看门户新闻,只看微博。“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一定会在微博上转到我面前来的。”这是很多微博用户的说法。
腾讯微博的微热点的确是依托后台数据与语义分析技术,将用户的微博内容与当前热点事件做即时匹配,但其实质仍是将资讯阅读融入到微博阅读之中。事实上,微热点、微频道都是腾讯微博在媒体化方面的探索。
在媒体化方面冲击新浪,而在用户体验的细节上,进一步超越新浪,腾讯一面补足短板,一面强化自己的社交关系强项。
这次某种意义上的利用微信公号,也是腾讯微博的顺势而为。此外,还能看到两点让业界警惕的关键点:
1、此前腾讯内部各部门之前的无序竞争、混乱、失控,不同部门之间的“你来我往”不配合,业界周知。但从腾讯微博与微信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手机QQ与微信之间的微妙关系,可以看到,小马哥早已理顺了腾讯更部门之间的关系,在产品上,各部门之间的互动,更顺畅也更有效。这一事实,需要业界关注,需要腾讯的对手们更清醒地认知。腾讯的全民总动员一旦真正开启,其威力不容小看。对手们都要注意了。尽管有手Q在产品细节上的反复、修改,甚至引发了网民的反弹,但这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自证影响力的过程。不怕有人骂,就怕没人理。这是今天互联网行业的真实图景。手Q这事,难道不是腾讯卖萌?
2、腾讯的产品思维模式,这是业界必须要警惕的。微信的成功,已经把腾讯带到了产品经理、极客的高级层面。但微信只是一个极端案例,腾讯微博的产品体验优势,“深挖洞”的思路和做法,可能带来的后发效应,值得关注。
新浪微博是微博领域的翘楚,甚至都拿到了“半张移动互联网船票”。相比之下,腾讯微博是后发者,甚至靠关系拉来了不少业界意见领袖、公知,但这些人的活跃度明显不高。
如何更好地服务用户、做好产品,此前腾讯微博努力了很久,也部分程度做到了。但这些产品细节上的差异,需要认知、体验。现在不同产品之前的联动,为腾讯微博吸引用户做了基础工作,下一步就是以用户体验留住用户。当新浪微博活跃度降低了不少的今天,腾讯微博的发力更需要留心。
深挖数据的挑战
阿里入股新浪微博,之前已经洽谈良久,但最终促使马云妥协、就算不能全盘收购也要入股的动力之一,就是腾讯微博与京东的合作。
如果你曾在京东购物过,那在腾讯微博的右侧,一定会显示与你购物订单相关的京东广告推广。
腾讯微博与电商的合作、大数据的精确抓取,与京东合作的普及,让马云坐不住了。
马云入股新浪微博,两家合力。但小马哥也不是吃素的,腾讯微博的再次发力,随即而来。
新浪微博尽管手握4亿用户,活跃用户也上亿,但新浪微博从来没有真正商业化、变现。现在马云加上曹会计会如何?当业界还在观察之际,小马哥已经出手了。
小马哥不靠别人,不靠外力,就玩自己家的实力。
从这次腾讯微博的总体升级战略上看,它是铁了心要在大数据上做功夫。初步的数据抓取给腾讯微博带来了用户体验上的提升,但真正要实现数据挖掘并实现掘金能力,挑战仍然巨大。
腾讯微博的大数据挖掘变现,这也是整个中国社交媒体的一个实践。
以腾讯微博为例,目前平台上已有5.4亿注册用户、日均活跃用户8100万,289条社交关系,154000亿条路径,每天300G存储量,每天1千亿次服务调用,每天5万亿次计算量。
在数据挖掘面前,腾讯还挺清醒,他们自己就强调:只有精准度在85%以上时,才具备实现产品化的条件,如果精准度达不到,结果就是挖的越多,错的越多。
但如何做到高效、准确、快速,并从现有的海量微博内容中挖掘出具有商业价值的数据结果,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哪家社交媒体可以做到。
有一个来自Twitter的经典案例:华尔街有家公司利用电脑程序分析当时全球3.4亿微博账户留言判断民众情绪,再以1到50分为其打分,根据分数高低处理手中股票。原则就是:多数人表现兴奋就买入,表现的焦虑就抛售,结果出乎意料,这样的经营模式为其第一季度创造了7%的收益率,真正实现了数据创造价值。
这次腾讯微博改版升级,方向是奔着商业掘金去的,但他们想得还比较现实,在掘金、商业最大化之前,先利用数据挖掘把微博用户的体验做好。
比如,将数据分析进行产品化,着力去解决“信息碎片化”、“信息过载”、“垃圾内容影响价值信息获取”等问题,从而提升用户的活跃度与黏性,为微博运营助力。
某种意义上,腾讯微博现在的做法仍是“深挖洞、广积粮”的阶段,通过更贴心的用户体验,吸引用户、激发用户的活跃度。把用户圈来了,下一步再考虑掘金能力。
新浪微博近期遇冷,有各种原因,但用户体验降低肯定是其中最重要原因之一,信息过载、营销泛滥、个体迷失等等,而新浪微博又由于经营压力而将注意力过度集中于如何商业化。
当用户体验不好之际,却反而加强商业化,这有点像饮鸩止渴。
马云的路径,一向清楚,商人逻辑;小马哥的路径,也很清楚,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
新浪微博对阵腾讯微博,背后其实就是马云与马化腾的一场PK。
你看好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