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棱镜门事件触痛网络安全

   时间:2013-06-20 10:46:08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个“棱镜”搅乱了国内整个信息安全。这次,我们惊诧地发现电邮信息、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和社交网络资料没有一项戴上“安全帽”。“棱镜”项目的曝光为国内企业的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暴露出我国企业信息安全盲区多多,导致企业网络时刻处于高危状态,企业的商业机密随时可能被黑客、竞争对手窃取,甚至一些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数据在不知不觉间被匿名第三方备份。这些后果轻则制约企业的生存发展,重则威胁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是人类当今遭遇的最大安全问题。”这句话点出了解决“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迫在眉睫。

其实,有关互联网安全立法,全球都在探索。几年前的中国本土热闹的奇虎360与腾讯大战,引发了国内有关反垄断竞争、侵犯用户隐私等的讨论,实际上类似的案例一度在欧洲上演。德国信息政策和战略专家托马斯·哈特博士曾经举过这样一个案例:一欧盟软件公司A,提供免费的浏览器(60%市场占有率)、免费的反病毒软件(80%市场占有率)和搜索引擎(15%市场占有率),这家公司被指责:卸载困难;反病毒软件阻止用户安装其他浏览器,并阻止用户使用竞争对手的即时通讯软件;提取个人信息,包括电子邮件、医疗记录、财务信息和密码,并传输到公司服务器上等。

区别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密 “棱镜”项目中其监听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每天上交的数百万用户通话记录那让人提心吊胆的数字,国内也不乏拥有国内数亿月活跃用户却在收集个人隐私的企业。就在之前,360等杀毒软件被曝窃取用户隐私,还有不少企业利用用户cookies进行不法商业活动等,都显示国内的网民在个人隐私意识方面相对薄弱。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任何政府都面临互联网安全的挑战,而个人隐私是全球各企业不可轻易触及的敏感红线。美国虽然上世纪70年代有隐私法,但90年代兴起的互联网对其提出挑战,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保护隐私是这两年才兴起的。在中国,很多互联网用户是“小白”,不关心技术,也不关心个人隐私,任凭企业忽悠,“这样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社会走偏了,企业的文化很畸形。”

那么,美国棱镜事件将带给中国网民什么启示?能否成为一面衡量隐私保护的照妖镜?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时代中,“棱镜”给政府、企业及个人上了一堂现实版的信息谍战课。为了不再成为高科技信息战中的牺牲品,大至国家,小至企业和个人,都应全面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尤其是拥有敏感信息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尽快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以便在日益激烈的信息战争中获取优势。同时,在法律上,除了会有所界定和惩罚之外,还应配合相关执行部门强制对已经涉嫌侵犯个人隐私的厂商进行查处和有力制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