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虎嗅的独家《新浪微博活跃度已经降至2011年初的水平,距高峰期持续下滑超过30%》又热闹了,据说引用了“知微”的数据,然后被“知微”公告打脸,说数据被断章取义。这个节奏让我十分的不太理解,毕竟新浪微博也是阿里旗下啊。经过我再三思索,大概是微博小编完不成KPI的托词之举。
新浪微博用户数确实在不断增长,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只是玩法有些不一样,从之前的大号驱动,逐渐变成了事件驱动,总体来看,是媒体属性的增强,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是大号转发率在直线下滑,而肉眼看不到的则是热点事件的传播热度持续上升,比如最近的韩亚航空事件,引发的热度包括之后的话题发散(比如那个什么组织部长都关注你们的微博了),都是非常剧烈的,这种情况在2011年的微博并不常见,而在2013年终于变得成熟。
这些进步有赖于玉树地震、动车事故、北京暴雨、雅安地震等重大事件的洗礼,网民已经更加习惯从微博上发现并参与公众事件,与此相对的,则是初期微博红利期积累大量粉丝的大号对微博大号的活跃度降低,主要原因则是大号营销过度,或者粉丝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其智商的真相,等等等等。根据我国著名的“风水轮流转”理论,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成熟,玩法肯定也要逐渐变化。逐渐失去活性,粉丝变得更为理性和成熟,关注账号不再盲目,对微博的转发也开始变得慎重而非无脑,对热点事件参与性加强。这进一步增强了新浪微博的媒体属性,从而影响了整个传播链条的变革。新闻的产生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而每个人参与新闻的形式也进入了互动时代,这一点意义是很多人没有发现的。这类似web的1.0和2.0的区别,在微博时代,人们终于开始可以参与到一个事件中去了,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能看媒体报道。这个方向,目前是新浪微博的终极方向,而前面出现的大号经济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表象,以后的情况会越来越清晰,大家对大号的一举一动不再那么关注,但对突发热点事件的参与和互动还会越来越强。
所以,新浪微博总体活跃度是上升的,单体活跃度是下降的,这并不是一个坏事。如果我们只观察单体微博活跃度的话,那么确实你会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当然,如果这是一个普通的互联网评论者,也就算了,这是一个媒体的独家报道啊!!拿着一个数据下降就说新浪微博整体下降,那不是唯恐天下不乱么?如果只看微博大号方舟子的话,我甚至可以说微博已经死了,方舟子都不更新了。这是一个媒体应该有的态度么?这是唯恐天下不乱的虎嗅态度吧。媒体是不是多少还是要有点水平或者节操呢?
当然,这个事情引起我的关注主要原因是,除了常年黑京东之外,虎嗅大部分时间黑过了除流量入口百度和金钱入口阿里之外的所有公司,根据部分公司的具体“情况”和“关系”,程度有所偏重罢了。当然,这大部分是通过编辑选稿来实现的,这种冠以“独家”的针对性黑法倒是第一次见,而在阿里投了微博之后还这么搞的目的更是让人觉得奇怪,犯得着自己“断章取义”之后还“独家”来发么?背后的深意在哪呢?
目前觉得第一深意就是,小编终于找到了一个自己经营微博不利的借口了。记得近一年前,在虎嗅发文章的时候,转发一般会轻松过百,现在大部分微博如果不是有第三方推动,基本在十几二三十的转发上,基本没有什么进步,甚至有些退步。一年以来虎嗅微博都没有什么进步,总不能说是自己做的不好吧,那我们就说是新浪微博整体下滑了吧,这样数据倒真是可以理解了,大势所趋嘛。
当然,更有意思的则是,突然发现在七月四号的时候,虎嗅曾经发了一条微博,说“腾X微博怎么回事啊?!这两天密集发动一帮写手攒些马脚朝天露的软文投到虎嗅来!是要完成KPI还是抓哪个Boss眼球啊!难道是暑期实习生干的?”
这个事情就更加耐人寻味鸟。。。为什么短短几天态度一下子转变这么大呢?
我好像知道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