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平安拟斥资数十亿建设移动支付平台

   时间:2013-09-04 10:07:07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平安是个相对创新的企业,但即便如此,互联网浪潮对我们内部的冲击还是相当大。”中国平安执行董事兼常务副总经理、平安科技金融战略的具体执行者——顾敏近期接受本报采访时称。

“传统的金融文化,是1+1=2,账户一块钱加上一块钱,就必须是两块钱,出现两块零一分,便需要重新查看整个账户系统,看看哪里出了纰漏。但这套流程,放到互联网上,就不能是这么个玩法了。”顾敏直言。据他透露,下半年平安集团科技金融布局的重点是,通过“万里通”积分计划、自创沟通工具、布局支付业务三个核心要素,推动“一账通”开放金融平台的发展。

此外,记者获悉,未来三到五年内,平安集团将斥资数十亿投入到移动支付平台的建设中。

金融与非金融平台

顾敏向记者透露,目前平安集团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分为两大主题:金融与非金融。

“在金融部分,平安的逻辑是着力打造开放平台。”他如是称,“重点在于‘开放’,而非‘金融’。”

“这意味着,平安不能只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把产品卖给客户;而是说,我们怎么样帮客户找到他最需要的东西。”顾敏坦言。

三个核心要素被视作“平台支柱”:第一是忠诚度计划,也即是平安集团正大力推行的“万里通积分”;第二是支付业务的布局;第三是打造平安和客户之间,低成本、可靠的沟通工具。

“三者关键是需要一个账户,一个名下收录了各种优质产品、强大功能、完善服务体系的账户,同时为客户配置最优的解决方案。”顾敏直言,“这正是集团内部高度重视‘一账通’平台发展的缘由。”

而在“非金融”领域,马明哲厘定的领域是“医食住行”(“医”指医疗)。

顾敏解释, “医”,和金融业务强相关的就是保险业务;“行”,跟金融直接挂钩的是车险和车贷,且未来会衍生出多种业务生态;“住”,也即是房;而“食”,则最为有趣,集团会针对该类日常消费作更多金融的尝试。

“我们会很审慎地选择进入少数的几个领域,但一旦进入,我们会希望同时多尝试多做几种不同的事情。”顾敏如是阐述他的设想,“一定要多做几个Business Model(商业模式),看看哪一个更容易取得阶段性的成功。”

近年来,中国平安先后成立了平安科技、平安数据科技、陆金所、平安金融科技、平安付等一系列科技类子公司。

但在外界看来,平安集团各个子公司在试水不同业务时,似乎缺少一个统筹者的角色来把控全局。

对此,顾敏解释,“我们是故意的。我们的基本理念是‘少点统筹、多点尝试’,一旦出现统筹,就会产生较高的沟通协调成本。”

他称,容许集团内部不同的子公司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或业务重叠,这看起来不明智,但样是为了平衡创新与创新业务带来的风险。

移动支付布局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平安已经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独立第三方支付产业。

2012年9月,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投资控股了壹卡会的控股母公司,将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互联网支付两张牌照纳入囊中,壹卡会易名为“平安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

而今年年中有消息传出,上海捷银已成为平安集团的子公司。相较壹卡会,上海捷银的牌照更为全面,包括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仅限于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牌照。

而针对此前业内对平安“2+1”布局的猜想(收购两家公司、成立一家新公司),顾敏则表示,“我们已经通过收购这两家公司,获得了第三方支付完整的牌照,集团应该没有需要再去成立第三家公司。”

“做支付一定要同时做消费端和商户端,否则两个轮子,缺了一个就滚不起来。”顾敏说。移动支付是整个平安支付公司最核心的业务,而平安付最核心的战略在于,在移动支付领域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支付是一个‘量’的游戏,尤其是线下支付。”顾敏分析道,“平安的优势在于现存的庞大客户群基础,我们希望将客户逐步迁徙到支付公司。”

据他透露,未来三到五年内,预计平安集团将斥资数十亿,投入到移动支付平台的建设中。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