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洪晃对阵《京华时报》 激辩学生可否上百度搜答案

   时间:2013-09-06 15:16:09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最近,有关“小学生用百度做暑假作业”的事件持续发酵,在互联网上备受关注并引发了针锋相对的讨论。这一事件的起因是一个“公交车上学生争抢暑假作业”视频的迅速蹿红,进而引发出了“暑假作业过于变态”、“百度成铲作业的神器”的话题讨论,而随着整个事件的升级,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就此展开讨论,并形成了“是否拒绝科技工具”和“应试教育是祸根”两大观点流派。

支持与反对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

《京华时报》对小学生上网搜答案非常担忧,他们认为,“这个学生眼中的神器事实上也在纵容学生走捷径,孩子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还容易养成不劳而获的毛病,都不动脑了,留作业还有什么意义?离开了网络、离开了百度的你还会“走路”吗? ”

 

知名媒体人洪晃在她自己的微博上发表观点,对小学生寻求新的学习工具的支持,“都信息时代了,还把孩子上网看成坏事,太可笑了。孩子自己能查东西,不是死记硬背,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独立思维的第一步。醒醒吧。 ”

 

随后,针对京华时报提出的“即使是信息时代,自己动脑做作业也能锻炼孩子的独立分析、思考、组织语言的能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难题来了有百度,这一定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洪晃则再次回应:“搜索不用动脑子? 在信息海洋里面淘金,不费脑子费什么?”

 

随后, 对于京华时报的问题症结分析:“这并非简单的孩子或百度的问题,而是该如何教育。出神题的神人、孩子的家长均需反思。”洪晃反问道:“也就是说教育制度没问题,都错在老师和家长身上了?”

 

业内人士认为,两种观点并非是矛盾的,科技工具可以让人思考,成为辅助,也容易滋生懒惰心理,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一味地拒绝是不可取的。但值得思考的是,中国应试教育制度所带来的弊端,“题海战术”,让孩子淹没在各种海量作业中,只能将孩子培养成做题的机器人,在培养孩子思维、判断能力上没有好处。百度作为“做作业神器”现象的受关注,反而对推进应试教育的改革有推动作用。

会思考的互联网帮助孩子学习

事实上,作为科技与生活的融合,这并非第一次来讨论利弊话题,只不过这一次是因为,搜索引擎也在不断升级,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是可以对话、聊天的工具,后台强大的计算、存储等硬件资源,与深度神经网络技术、语义分析、语音交互等技术交织在一起,赋予了电脑、互联网更人性化、更智能化的特征。一句话,搜索引擎查询答案更精准、效率更高了,这是过去没有解决的难题,技术的升级加速了这一进程。

知识图谱是百度最近上线的一个产品,是从海量信息、数据中发现价值内容,并进行结构化整理、增加关联度的转化,更能准确地与用户需求进行匹配,未来这个暗盒会变得更“神秘”,你甚至接触不到,也没有网页的形态,但它依然在发挥作用,来解决你的所需,直接帮你解决问题。百度网页搜部高级总监邓侃博士表示,未来形态的搜索引擎将具备回答、对话及关联预测三种能力,对应是技术是归纳、推理和动作三种核心技术。

可以说,未来的电脑和互联网会接近“人脑”的智慧,虽然现在仅仅是雏形,但方向是一致的。自然语言的处理、深度学习技术的培养以及模拟大脑思考、判断的神经元技术,将揭开一个全新的时代。百度、谷歌等互联网企业进行了前沿的探索和实践,这既有企业商业价值的考虑,也有社会意义的企业使命的驱动,目的是让人们更便捷的获取信息,生活更美好、便捷。以前科技的发展是“人迁就技术”,技术不足只能人工弥补,但现在技术逐步成熟,“技术迁就人”会成为趋势,“以人为本”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