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贩卖面单信息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央视网近日又曝光了申通、圆通、天天等快递公司网点贩卖收发件人面单信息。近年来,一些快递员利用职务号之便,贩卖客户信息资料的情况屡见报端,个人信息遭泄露频频发生,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顽疾,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深层原因,与其背后隐藏的巨大灰色利益链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受到丰厚利润的诱惑,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公开兜售个人信息的广告,社会上更冒出专门搜集、买卖个人信息的公司,个人信息被肆意传播,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快递单号被公然叫卖
据央视报道,申通、圆通、天天等快递公司网点存在贩卖收发件人面单信息的现象。据了解,一份填写完整的快递单,在网上可卖到四毛钱一张。而在线下,快递网点也有贩卖面单的情况。当一份快递发出时,会有一张记录着单号以及发件人和收件人信息的面单,通常是一式四份,除了收发件人各一份外,快递营业网点和快递员也各有一份。这些面单上不仅填写了客户的姓名及电话号码,还包括了详细完整的通信地址、户籍地址和相关的购物信息等,很容易给别有用心者留下可乘之机。
通过搜索不难发现在网络上,快递单号被明码标价,根据信息的不同分类价格也不尽相同。比如有些网站实行会员制,会员价为2元1单,而VIP会员价则是1元1单。而单号是否扫描也影响价格,未扫描单1元1个,已扫描单0.5元1个。“已扫描单号”信息在网上可以查询到,而“未扫描单号”则指快递员已取件但单号信息还未录入到快递公司官网的。
一些店铺上声称可以提供某快递公司当天所有的物流信息,收发货地址还可以自由指定。店家还保证信息单号真实可靠,单一使用,绝不重复,“甚至一天要两万个都有”。一些卖家还透露自己是快递公司的人,拥有全国各地发出的单号,所依靠的是系统内部的总源头。还有一些快递员表示,快递单不能卖,但可以给买家提供电子版的。
不法利益致使用户个人信息“被裸奔”
现如今,个人信息成为了许多商家、不法分子等追逐的“香饽饽”,而填写着精确隐私信息的快递面单更是被各方“虎视眈眈”。据业内人士介绍,快递单经过环节众多,只要能接触到底单就能轻易获得用户信息,“快递员一般一天可以拿到几十到几百,输单文员就不一样了,几百肯定是有的,几千也完全没问题。”
当用户填写快递面单后,可能不经意间个人信息就被泄露了。个别快递员与单号贩卖者勾结,将收集到的客户资料随意出卖,获取不当利益,并已经形成了一个“灰色产业”。据了解,购买者多是淘宝店家,他们为了创造“业绩”,通过购买快递单上的单号等信息制造虚假交易而提高信誉,获得买家的好评和口碑,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就是说实际上并没有人购买店家的商品,但店家通过朋友帮忙拍下商品,再加上购买到的快递单号,就形成看似真实的“交易”。卖家还利用快递单进行点对点的广告宣传,可能你这边刚从淘宝上买了某商品,店家就通过快递面单上的购物信息了解了你的喜好,并盯上你进行“狂轰乱炸”式的广告推销。
另外,还有快递员跳槽后,通过手中掌握的客户资料与原公司争抢客户,并导致快递单号泄露。一些企业企图借此来获得同行或竞争对手的客户资源,而有些快递业务员法律意识淡薄,职业素质也不够,单号买卖也就屡见不鲜了。
除了淘宝商家外,有些电话营销或者电话广告公司则利用快递面单上的客户具体信息,尤其是手机号码和地址,把营销广告直接发送到客户手机上,或者邮寄到家里。而一些网站则专门提供这类信息买卖服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注册、充值到购买单号的自主程序,通过收取服务费来获利。
网民个人隐私保护迫在眉睫
客户信息的泄露,不仅会威胁到个人的隐私权,还会影响到平时的正常生活,诸如大量垃圾短信、商业广告等的频繁入侵;甚至个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都会受到威胁,因快递面单信息泄露引发的入室抢劫案等事件也时有发生,买卖单号信息的不法行为亟需治理。
首先,快递公司要遵守行业相关规章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在《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快递企业和从业人员不得违法泄露在从事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快递公司应把好从业人员门槛,加强人员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同时快递业也应该尽快形成行业内的诚信体系,促进建立业内的行业准则和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规范,防范擅自买卖个人信息现象的滋生。
其次,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快递行业的监管力度。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王安白表示,按法律规定,不管泄露、倒卖多少个人信息,量刑都在3年以下,较之不法分子获取的灰色利益,其违法成本明显过低,“目前来看,执法机关对于这类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持续性不够。”因此,执法单位应加大查处力度,切实落实相关法律精神,对私自买卖信息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同时,有关部门可以相互合作,联合做好客户信息的安全保护工作,比如苏州邮政管理局将180万张过期快递单交由保密局集中销毁,此举有利于推动快递行业信息保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最后,要加强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一般消费者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认为短信骚扰、电话欺诈是“很小的侵害”,因此总是选择忍气吞声。平时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填写收货地址等时尽量不写家庭住址,可以写工作单位或小区地址,不填写个人手机号而以办公室电话或物业电话替代;不随意丢弃含有个人信息的资料,或者将快递上的信息涂黑、撕碎至无法辨认为止;注意不轻易地泄露自己的手机号、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