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智能手表圈里的无数双眼睛紧盯着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览会,这一天三星发布了智能手表Galaxy Gear。此前,关于三星、苹果、谷歌等巨头将推出智能手表的传说甚广,却都迟迟没有露面。三星破局,立即成为焦点。
三星Galaxy Gear遭吐槽
可惜的是,目前来看,三星的表现让很多人失望了。Galaxy Gear真正的形态、功能,与之前网上盛传的超薄、柔性屏幕、弯曲表面等概念相去甚远。
葛涵涛是移动新观察总编,曾体验过多款智能手表,他说:“三星Galaxy Gear在工业设计上不像传说中那样创新,外型只是中规中矩。蓝牙无线对接手机、运动监控、拍摄等功能,在此前已推出的国内外智能手表上基本也都有。大部分对三星智能手表的失望评价,都来自于预期落空的心理落差。不过这很可能只是三星的第一代产品。”
不少消费者在网上抱怨“如果是299美元(约合人民币1800多元)的价格,我不会买Galaxy Gear这样一款好似手机配件的产品!”这指出了三星智能手表另一个为人所诟病的重点——无法作为独立设备使用。手表需要通过蓝牙4.0技术与手机连接使用,并且只兼容Note 3等少数设备。不少国外媒体的论调,同样认为这是一款“半成品”。
市场初期标准各异
对此,德迅投资公司投资总监邓海韬向记者提出了另一种理解:“小团队更希望在这一新兴市场取得进展,大厂商则还在观察。三星对这款产品的诉求,应该更多在于丰富自己的产品线,试探用户和市场的反应。”
市场初期的理解各异,带来了产品的差异。如深圳映趣科技的inWatch可内置SIM卡,而果壳电子的Geak Watch则拥有WiFi模块。
除此之外,各家智能手表厂商对外型的定义也不同。三星的表面较长,也有一定厚度,而inWatch、Geak Watch,包括高通Toq都采用正方形表面,尽量接近于“手表”的感觉。
但从当前来看,为了尽量将外形设计成美观的手表状,如何将芯片、大量传感器高度集成在尽量小的尺寸内,才是真正的业界难题。据了解,例如为了inWatch要求的圆弧形表面,请一家触摸屏公司专门研发了4个月才搞定。
谨访“山寨”手表
或许正是为了赶上这波热潮,果壳电子CEO顾晓斌抢在三星前一天通过微博发布消息,称果壳Geak Watch开始正式发货;美国高通公司也选择与三星同一天发布了智能手表Toq。
Galaxy Gear的“弱点”,给了其他厂商绝佳的宣传点。
例如有人从价格方面做文章,深圳映趣为inWatch One定价1788元,果壳Geak Watch则为1999元,与三星同样都处于人民币2000元区间。但同时,市场上最近还出现了售价仅数百元的智能手表,并通过网络渠道销售。
某圈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假如厂家在四五百元价位上做智能手表,那么还是可以做到30%~50%利润的,“这是因为采用的硬件方案、屏幕、配件等,与三星不是同一个档次的。”
科通芯城营销副总裁刘宏蛟向记者证实:“与手机相比,手表之间的价格差距更大。普通手表的价格便可以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而有些‘智能手表’只是在手表上加一个智能芯片,成本做到只要两三百是可能的。”
对话
IT时报:智能手表用户体验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
王小彬(映趣科技CEO):很显然,不是所有的App都适合装到手表里,手表App的适配并不是以数量取胜,而是要精确。我认为要以用户需求作为出发点,找到准备向用户提供的服务,然后寻找相应的合作伙伴,或者自己开发相应的应用。与手机不同的是,需要提供给用户一个已经拥有舒服交互体验的、拥有他们想要功能的操作系统。如果让用户自己再去下载想要的软件,很可能“并不舒服”,并且影响手表的续航能力。
IT时报:谈谈你用过的多款智能手表吧?
葛涵涛:我之前用过MOTO的一款智能手表,以及Sony 的SmartWatch,都不带通话功能,但都是触摸屏。而一些近期的智能手表设计图片,我感觉有一些太过山寨。在国内产品中,果壳智能手表的工业设计给我印象较好,而且它的界面设计也较专业。
我认为,智能手表还是应该考虑怎样带来更好的手表外型,例如增加一些机械感或许会更好。当然,如果有一天柔性屏幕技术成熟了,能够将手机随意弯曲,盘在手腕上,那就能打通手机和智能手表的区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