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百度地图API上线,这是第一个用地图API呈现的产品——在那一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里,瞬间覆盖了超过300万用户。随后,记者和众多业内人士、开发者一起,见证了百度LBS的历次发展。三年之后,百度LBS开放平台已经成为国内最强大的开放平台之一,超过40万开发者聚集在这里,为超过2亿用户提供服务——在收到百度LBS“Openmap计划发布会”的邀请后,十分好奇在地图这个相对成本较高、工具应用属性较强、商业化尚在摸索中的领域,究竟怎样的变革能够号称“开创”和“变革”?
在我看来,地图的竞争力核心在于数据和定位技术,而传统的数据则要依靠采集方实地采集,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有地图测绘和数据采集资质的企业由极其稀少,这就意味着无论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地图软件有多少,无论在软件中提供定位功能的应用有多少,都要受到这个“刚性约束”所限制,无法提供更多的数据、无法提供更快的更新频率,更无法提供更多的应用形式。
除非,改变玩法。
所以在这次发布会上,我非常关注百度LBS关于变化的阐释,幸运的是虽然这个变化算不上颠覆,但对绝大多数希望从地图开放平台上获益更多的开发者来说,都是非常正向积极的变革。
首先,地图上流转的资源从A-B升级到A-B-C-B-A,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运用百度地图开放平台提供的强大后台工具以及各类字段定义、展现模板进行可视化操作,在极短的时间内提交数据,从而通过百度地图为广大用户提供以地理信息为背景的本地生活信息。
用简单的例子描述一下:百度地图Web及App中的信息分类已经十分细致,从美食到电影院、超市、停车场甚至火车票代售点堪称全面。但这样的信息分类是基于泛大众化需求的分类,虽然能够在有限的展现区域里尽可能的覆盖到绝大多数人的需求,但却无法满足相对小众人群的特殊化信息需求。例如当某个北漂想要就近寻找出租房的时候,就无法通过百度地图的分类达成目的,而租房的网站或中介又很难将覆盖全北京城的出租屋呈现在一张独立的动态可变的电子地图当中——需求方和供给方就产生了信息鸿沟。而基于百度地图Openmap计划,租房网站和中介可以将手中已有的大量房屋信息通过百度地图开放平台的模块化解决方案非常简易的提交到云中,即可随时向用户呈现全北京的出租屋位置,或者基于用户所处范围随时向其提供周边出租屋信息。
当然,除了房屋租赁,百度地图Openmap计划同样可以向婚庆公司、家电维修、快餐、花店等等五花八门的行当提供工具和服务。
这就是改变玩法的第一步,让数据通过“众包”的形式实现指数级增长,以开发者的愿望和用户的需求作为推动力,使整个地图行业的运转形式发生了变革。
如果将百度地图比作一个巨大的市场,那么商品(位置数据)的数量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其品类也足以实现长尾用户的需求,那么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数据的出口在哪里?
就如前所述,绝大多数用户对地图应用中位置信息的需求都能够被几十个“大而全”的门类所满足,而剩余的大量长尾需求用户势必需要通过一次有效的筛选和聚合才能再次形成规模较小的“泛需求”——用户的应用归集。用户在长尾需求发生后,就会自然的去寻找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应用,而这样的用户数量增长,就会在同样的一个或几个应用当中聚集,那么只要这些应用能够为这个群体的用户解决需求就可以了。
前面所说的百度地图的合作伙伴们正是通过这样的过程,才在移动互联网的茫茫人海中有效聚集了小众需求用户,极大提升了他们实现价值、获取收益的可能。
在这个基础上,开发者和开发者之间掌握的数据又可以通过基于百度地图开放平台的流转再次发挥效用。
这次以旅行类应用举例:一款国内景点推荐应用能够很好的满足旅行者的需求,基于地图的使用模式大大提升了它的使用体验和效率,能够快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但这样高度聚焦的应用往往无法满足用户的衍生需求——打开这款应用的用户大部分都是在旅途中的游客,那么他们就会随时在景点周围的餐饮类位置信息产生高度的需求,然而由于开发者能力所限,几乎无法满足用户的衍生需求,于是用户就会流失到其他能够满足需求的应用当中——基于百度地图Openmap计划的开发者完全不用有类似的顾虑,他们可以用自己手中的景点数据“交换”另外一家做餐饮推荐应用的餐馆数据,再去交换一家酒店推荐应用的周边酒店信息,这样三款应用都以极小的成本实现了功能的三次丰富。
与这样的创造式革新相比,服务的细化和提升、老产品的优化和升级似乎都成为了“二号”角色。
可以说,百度LBS在做好地图这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讲好了Open(开放)的故事。如今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化可能是一个非常“恢宏”的故事,但令人庆幸的是,依然有一些人在为了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开发者们倾尽想象力,把一个个故事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