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硝烟四起,360一如往常的能征善战与投靠了腾讯大树的搜狗为成为泡影的“恋情”大打出手;而高德被阿里入股后,屡次被百度地图抢占先机,心头不顺也掀起了几次“战役”;更大的明争暗斗来自于阿里的来往、金融与腾讯的微信及为微信支付。可以看出,无论涉战的公司是大是小、应用是大众应用还是小众应用,各家终归是为了一个“入口”调用各自的资源,扼杀或打击竞争对手,避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落于后手。加上腾讯、金山和360随时可能发作的争斗,如今的几大入口通过这样的明战暗战就可以推断出来:浏览器、安全、地图、IM。
如上几个被公认的“入口”里,能够真正与用户的日常生活深度结合交织的,肯定要数地图产品。在阿里注资高德以后,双方携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O2O大动作,虽然效果未必真实,但却抢在苏宁、国美之前占据了O2O的桥头堡,让憋足一口气准备线上线下同步作战的“实体派”闪了腰。
谈战略、谈平台化、谈入口争夺战,似乎所有的巨头都忘记了用户,他们的故事里不再会提到用户痛点、用户粘性、用户体验这些细致而微的问题,更不会谈所谓引导用户未来需求——即便苹果就因这一点打败了诺基亚。
不过,笔者坚定的认为,用户才是决定一切的本源,有了用户才有所谓商业模式,有了商业模式才有发展空间、平台化的底气。如果将故事反过来讲,希望把故事讲的完满,再拼财力拼人力拼资源,总有一天会像诺基亚一样遭遇“滑铁卢”。
从用户的视角来看,一款应用要具备几个特征才有可能生存在他或她的手机上,而作为“入口级”应用,自然要具备更多的强大特征。
下面我们来设想一下,一款已经具备“好产品”特征的地图软件,如何获得入口级的“封号”,成为真正好的地图软件。
首先,自然是要满足用户的基本定位和路线指引需求。对于用户来说,使用地图软件绝大多数的场景都是“找路”或“找位置”,而就现在看来,高德、百度和搜狗地图的基础功能都已经非常成熟,在相似的解决方案基础上实现了细节的区隔,无论是使用哪一款地图应用,都能同样满足寻找的需求;但受地图行业的限制,数据的测绘采集有相关部门的严格规定,因此三家也同样会产生定位不准,位置空缺,更新数据较慢的情况,这是行业硬伤,非一家企业所能解决。
其次,如今地图应用基础功能的差距不大,以领先者百度和高德都希望通过生活服务信息实现O2O的构想,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从用户使用场景来看,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的构想确实正确,但让用户从习惯性的纯线上或纯线下行为转向线上线下结合,则线上的价格敏感度就要被消费流程的倍乘所抵消。同时,大众点评已经成功树立起O2O的范例,并通过团购实现了从信息流到现金流的成功对接,那么摆在地图应用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将定位和查询产生的流量有效变现。百度希望通过团购、旅游等产品自行打造一个消费者行为闭环,从消费引导、建议、决策到最终落地执行,都在百度的平台上兜兜转转,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百度这一步棋落的非常巧妙;而高德则采取了“被投资”的方式倒向巨头阿里,希望借助阿里天然的消费基因补足自己在与百度竞争中的短板。然而在笔者看来,“基因”虽然无法量化,但却可以用消费者的倾向性来反映。百度经年累月打造的消费闭环已经成形,“查找周边信息=百度地图“的用户心智已经成形,在这个时间窗口强行捆绑阿里的消费基因和高德的地图基因未必有效,长远来看,二者间的磨合也远非几篇“高德跻身双11中锋“这样的新闻能决定的。
其三,如今的用户几乎成了巨头们玩弄掌心的道具,无数“基于用户“的故事让股市欢欣鼓舞,让股东振奋异常,让市场反响强烈。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真实用户来说,这样的故事未必靠谱。那些盘踞在财报、招股书、企划书中的鸿篇巨制也许再过10年也无法影响超过1%的真实用户。因此,用户所需要的软件或应用,一定是基于他们的真实需求。若非如此,用户绝对有权力也有能力摒弃所有不匹配他们实际需求的”捆绑“赠品。如”忠实“的赠品诺基亚、”垄断“的赠品微软等等等等。
从宏观的视角来看,用户的真实需求并不琐碎,反而有点“高大上“,在用户的消费需求已经开始快速映射到地图软件当中时,百度和高德们是否能够抓住这个窗口期,快速跟上用户需求的转变非常的关键。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创造与颠覆的时代,任何从前的成就都有可能成为拦路石,在地图这类讲求通畅快捷的应用中,”拦路石“的风险必然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