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憧憬“12亿人商机” 国内手机厂商欲打翻身仗

   时间:2013-12-05 10:56:5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面对即将来临的4G时代,手机厂商既为巨大的市场兴奋,又陷入对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担忧之中。

根据国务院8月印发的 《“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2020年3G/LTE用户普及率将达到85%,总用户数12亿,LTE基本覆盖城乡。

“12亿是什么概念?基本等于欧洲加北美人口总和。”9月28日,高通公司资深产品市场经理沈磊在广州举行的技术说明会上说。

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在LTE方面的专利排名中,诺基亚占18.9%,高通占12.5%,三星占12.2%,即前三位均为外国企业。中国手机厂商将怎样面对“空芯之忧”?

抢滩LTE追赶苹果三星

据了解,中国移动2012年已在15个城市建设了2万个基站,今年提出“双百”目标,即年底LTETDD将覆盖100多个城市,建设20万个基站,LTE终端采购量超过100万部。

艾媒CEO张毅表示,随着网络建设的完善、资费政策的调整、用户群的不断壮大,未来2到3年,国内4G将不断走向成熟,将有更多款式的手机上市。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前不久启动4G放号预约让厂商蠢蠢欲动,加速了厂商的介入。

今年4月,酷派就推出了国内首款LTE4G手机酷派8920,并成功入围中国移动4G终端设备采购名单。6月26日,采用高通骁龙800系列处理器的三星GalaxyS4LTE-A在韩国三大移动运营商的LTE网络发售。大量国产手机品牌紧随其后,中兴、华为均发布了支持LTE的手机。

9月4日,工信部正式颁发了国内首批LTE(TD-LTE)终端进网许可证,中兴MemoLTE和酷派8736等国产手机获得首批移动4G入网证。

宇龙酷派副总裁张光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4G牌照的发放,意味着通信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模式,所有3G时期积累下来的商业模式将放大化,推动整个行业向移动互联网融合的方向发展。3G时代,国产手机成功抓住了机会,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而4G时代,是国产手机超越国外品牌的又一次机会。

张光强认为,国产手机厂商在3G智能手机技术领域逐步追赶上国外手机厂商,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但由于成本控制能力、供应链环节以及品牌效应等多种因素,目前国产手机规模和利润仍面临一定的瓶颈。

芯片格局或生变

张毅告诉记者,目前手机市场已形成以芯片方案商为主导的产业阵营,而4G时代这种阵营将产生较大变化。

目前,手机终端芯片领域的两大阵营分别为高通和联发科主导。PC时代的领头羊英特尔正在进入手机芯片领域,并着力培育其产业链生态,而专供华为手机的海思芯片也在扩张。

“多模多频”是LTE技术的重要特征,高通恰恰在这一功能技术上拥有专利方面的绝对优势。因此,4G时代,高通拥有更多的技术垄断能力。今年以来,高通在中国多次举办技术说明会,宣传“多模芯片方案对降低厂商研发成本的好处”。

“高通手中所握的是大量CDMA标准基础专利,手机厂商要进入智能手机和3G市场,必定绕不开高通的专利。高通相当于成为入口处的收费员。”张毅说。

“在LTE终端芯片技术领域,目前除了高通之外,国内暂时没有其他成熟解决方案。华为、展讯等少数国产TD-LTE芯片厂家,其技术成熟度与国际品牌有较大差距。”深圳百分之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国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百分之百推出的某系列手机中,采用了高通平台的手机,其芯片成本占20%左右,此外还将根据销量向高通支付数额不等的专利授权费。

根据ABIResearch的最新报告,2012年美国高通公司的LTE基带芯片出货量占据全球出货量的2/3以上。

11月末,高通通过官网披露,国家发改委启动对公司的反垄断调查。艾媒咨询CEO张毅分析认为,目前对高通进行反垄断调查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争取在TD-LTE专利授权费谈判上获得优势,“一旦4G牌照开始发放,有关部门可能希望4G手机价格能够降下来,由于高通在4G领域的芯片专利已形成具备垄断能力的专利池,加上高通的芯片方案成本及授权费相比其他芯片昂贵,要想迫使高通降价,反垄断几乎是唯一的办法”。

高通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业务发展沈劲11月27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方便做任何评论。”

“在推广TD-SCDMA阶段,国家为了加速TD发展,与高通签署有关专利协议,在专利费方面作出一些价值交换。但眼下即将推行TD-LTE的4G标准,那就需要重新与高通展开谈判,尽量降低专利授权费用。”张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张毅分析称,目前芯片供应厂商高通利用其掌握的专利池,将影响4G手机的最终定价,而运营商对4G手机的补贴能力有限,只能期待高通在授权费上做出让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