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腾讯推出的新型媒体写作平台《大家》已上线一周年。在这一年里,这个平台依靠240余名作者,独家发表了3000余篇精品文章,创造了网络写作圈一个不小的奇迹。在这些文章的作者中,从梁文道、马家辉到张晓舟、蒋方舟,无论是地域上,还是年龄上,都使这个平台的品牌价值不可估量。在各大纸媒专栏写作日益式微的今天,年度稿费投入达到千万量级的《大家》,是否能够承载中文媒体写作的未来?是否能够承载专栏专家的未来?
腾讯《大家》上线一周年接续中国思想流向
12月6日,“思想流经之地”—腾讯《大家》周年庆暨年度作家颁奖在京盛大举行。作为中文写作与思想领域的空前盛会,庆典聚集了100位以上《大家》签约作者,几乎占到的作者总数量的一半。对于腾讯来说,与这些撰稿资源取得对未来的共识,是这个平台2014年战略的新契机。
本次盛会由香港著名作家马家辉主持,出席的嘉宾有在写作领域侵润数十载的前辈,也有在网络时代快速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人气作家,他们与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腾讯微博事业部副总经理、腾讯微博总编辑李方,腾讯《大家》主编贾葭聚到一起,共同梳理中国思想历史,探讨新媒体时代的中国思想流向。
截止到今年12月,腾讯《大家》共签240余位作者,发出独家稿件3000多篇,平台总部发文量超过5000篇,这在中国互联网当中是绝无仅有的。其中,单田芳老师的《言归正传话隋唐》一文,曝光量达到了3000万,连岳先生的《中国人,你要学会少管闲事》的曝光量近600万。
同时,腾讯《大家》也已经陆续开通了微信公共平台订阅、新闻客户端订阅、QQtips订阅,无论身在何方,只要是腾讯各个平台的使用者,都会看到诸位大家的文章,倾听学者的声音。这种平台级的全范围传播,是以往媒体所达不到的。
腾讯《大家》主编贾葭介绍说,“在半年时间里,我们开通了腾讯《大家》微信公众帐户,研发了RSS和作者订阅功能,并通过改版让《大家》变得更简洁,更文人化,让用户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取《大家》的优质内容。尤其在新媒体上平台上的运作更是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大家》微信的独立访问用户数已达到百万级。”
当代作家网络社群正在形成
“思想流经之地”,这与《大家》创办初衷里提到的“尊重思想价值、挖掘商业价值”不谋而合。这表明,《大家》意图通过互联网建立一种新的思想聚合与传播方式,成为激活当代中国思想源泉的导火索,让《大家》成为中国思想流向的必经之地,承载并发挥着延续中国思想流向的重要平台价值。
生于1989年的蒋方舟是腾讯《大家》平台上最年轻的作者,她在《大家》发表的《记录什么,反抗什么》一文中,反思成长道路上的得与失,描画身旁年青一代群像,重寻写作的意义。因为无数人的共鸣,蒋方舟坦言:“我暂时放弃了对中国的总结,而去观察个体,见微知著。我们每往前活一天,就进一步被遗留在"历史"的坟茔里,总有一日,都成标本。”
从生于1929年的茅于轼到1989年生的蒋方舟,几代人的思想在腾讯《大家》汇聚,既有老一代人的深度观点,也有青年人的破旧立新。继往才能开来,思想之河不能在中国当代断流。
除了媒体界、学术界知名作家之外,《大家》也在不遗余力地发掘新作者,在《大家》中不乏从无媒体写作经验的80后新锐作家。目前,这种新作者的发掘方式,是以推荐制为主,也有个别通过投稿方式签约《大家》的作者。《大家》的签约机制和腾讯平台的高曝光率,使新作者通过这一平台成名的可能性大增。
两岸三地思想先锋
《大家》签约作家、台湾中正大学传播学系主任罗世宏说,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特点是作者饱和,读者稀缺,人们不愁没有资讯、信息和文章可读,愁的是有太多文章可读。在这个信息爆炸、风险与不确定越来越高的时代,公众需要头脑清醒、有独立判断、愿意研究问题的写作者。
而腾讯《大家》所聚集的来自两岸三地的作者,正是这种独立思考与判断的思想者,他们立足于其本地,思考本地命运,也思考中国命运。立足不同地域,以接续中国当代思想为出发点不断传递着真是而有价值的信息。他们为腾讯《大家》输送了大量不同视角的鲜活观点,在《大家》平台上曾发生的关于自由主义和香港开放性的大讨论,以及关于商人是否应该介入政治等深度思考,均为内地读者打开了更为深广的视窗。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家》主编贾葭表示:“不管内地还是港台的作者,大家都在思考中国的命运,《大家》让不同的思想与观点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并借助腾讯网媒十年媒体影响力和用户覆盖积累,可以更深远地把作家们的思想传递出去,影响更多读者。”
对于《大家》未来的发展,贾葭表示,“我们希望能够将《大家》打造成为一个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的思想盛会。借助腾讯平台向社会展现他们的作品、思考与独立的人格,所有这些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汇聚成思想之河,通过《大家》这个平台流淌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