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京东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说明书,聘请美银美林和UBS作为承销商,准备上市。作为2014年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加上此前竞争对手阿里巴巴上市反复产生的微妙影响,京东的这次IPO就显得愈发重要。
不过,你可能注意到,在这一消息遭到披露后,外界看待京东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资本层面上——毛利、周转率、费用率、成本控制……这些都成为了估算京东市值和未来走向的主要依据。
但在我看来,要判断京东的价值,除了现有的电商业务外,更关注的是它的业务成长空间,换句话说——京东还能为自己讲几个故事?
我们首先应当把焦点放在自建物流上,这是最近几年京东投资最大且最引以为傲的领域。从自建巨量仓储中心到自建干线运输,物流供应链对京东的价值可以被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是人人皆知的降低成本。就目前的状况看来,京东物流在成本控制领先于竞争对手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一方面,京东仓库的“圈地”成本很低,例如不久前他们与河南郑州的签约,会将结算、税收都留在河南,并创造就业条件,所以能够以一个十分优惠的价格拿到土地;另一方面,无论京东还是阿里巴巴,大型物流仓库都会用以租售,但淘宝和天猫的大量小型商户是完全用不上如此规模的库存空间的,虽然京东也会遇到类似问题,但他们的自营业务能够直接使用这些空间。
第二,是被不少人忽视了的“用户体验”。自建物流体系能够让京东为用户提供正品保证,并且合理匹配用户的收获时间——考虑到不少用户的工作时间,京东可以做到每天三个时间段送货上门,这是第三方物流难以实现的。
第三,是物流体系的建立对于京东电商市场的扩展——如今,京东在三、四线城市的渗透还较低,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自营物流还没有能覆盖到这些区域,而随着物流配送将延展到这些区域,能够帮助京东扩展更大的电商市场。
我们再看看另一块京东的业务——供第三方卖家借用京东销售产品的POP平台,实际上,它还和京东的另一项业务“京东云”是密不可分的。
对于第三方的商家,京东云目前能够为他们提供的服务有:API接口、云端开发环境、软件需求众包平台,同时也包括仓储管理系统、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售后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一些基本应用。而在未来,京东云还将提供数据挖掘、IaaS、SaaS租赁等服务,你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基础的云服务是可以盈利的。
所以你可以看到,京东云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为POP平台的商户提供了足够全面的后端支持,而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对于POP商品和自营商品边界的划分——是否为“非标准品”。简单的说,品类繁多、用户可选择性复杂的商品京东是不愿意自己经营而交由POP平台的。例如,服装类产品,同一款式的服装还存在颜色、尺码等不同维度的多个需求,库存管理成本太高。京东就更愿意选择将它开放出去。
最后,也是在我看来影响最深远,是不久前京东刚刚拿到的“虚拟运营商”牌照。它并不是一个独立事件,与之相关联的还有京东所推出的“JDPhone”计划以及京东在智能硬件上的布局——硬件孵化器项目。简单地说,京东可以向用户出售软件、资费加硬件的套餐了。这一方面能够提升京东在他们最重要的电商品类——“硬件”上用户购买方案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将用户“捆绑”在自己的平台上,甚至将他们的京东云盘以及电子书、音乐等付费数字产品都借此推送给用户。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这才是京东真正意义上的,对亚马逊模式的模仿。
当然,它的影响还不止这些:只有当促使用户在京东账号体系中预存现金、用京东的支付体系消费,有了“现金池”之后,京东一直希望涉足的个人互联网金融业务才可能成型——是的,你需要注意到京东的自由支付体系即将上线,而且他们以及计划开始推出个人贷款支付业务。京东在金融上的野心绝不止是对商户的第三方借贷而已。
不过,我一直认为由于某些原因(例如资金问题),京东的上市时机有些早,上述的不少业务还未能成型,那么投资者是否为这块饼买单,就看京东接下来要如何讲这些故事了。